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院斋纳凉杂成·其四》
《院斋纳凉杂成·其四》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去岁此方旱,地有千里赤。

江甸流饥民,淮关断沽舶。

米贵淮南时,正值我为客。

今春好雨阳,喜见收二麦。

新陈米未交,斗价尚三百。

又闻故乡田,多蝗土将石。

我家无负郭,更复艰朝夕。

居行两心悸,救贫少长策。

东南民易疲,岂任荒歉积。

中宵望天云,殷忧定何益。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院斋纳凉杂成》之四,通过对比去年的干旱与今年的好收成,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首句“去岁此方旱,地有千里赤”描绘了去年的干旱景象,大地一片焦灼,千里赤色,形象地展现了干旱对土地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接着,“江甸流饥民,淮关断沽舶”进一步描述了干旱导致的饥荒和贸易中断,表现了灾害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今春好雨阳,喜见收二麦”转折到今年,春雨带来希望,麦子丰收,诗人感到欣喜。然而,“新陈米未交,斗价尚三百”揭示了尽管丰收,但粮食价格依然高昂,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复杂状况。

“又闻故乡田,多蝗土将石”则提到了故乡的灾情,蝗虫肆虐,土地受损,增加了人民的苦难。最后,“我家无负郭,更复艰朝夕。居行两心悸,救贫少长策”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庭困境的担忧,以及面对贫困缺乏有效解决办法的无奈。

“东南民易疲,岂任荒歉积”指出东南地区人民容易疲惫,难以承受长期的荒歉,体现了诗人对广大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中宵望天云,殷忧定何益”表达了诗人深夜仰望天空,忧虑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却不知如何解决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去年的干旱与今年的丰收,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都下赋归奉别天台金彦如惠子明沈新之马景昭赵寅仲并呈于晦仲时与寅仲以上诸兄初相识诸兄又约便道至王先生岁寒堂相会也·其二

客中相见别匆匆,论学无由意独浓。

赖是岁寒来有约,不妨归去又相逢。

(0)

中秋夜偕朱表侄题月

晴空光溢玉盘鲜,银汉斓斑斗柄旋。

此夕共为攀桂问,姮娥著付与谁先。

(0)

送元待制知福州

常公廊庙姿,龙节殿南区。

凿开文章源,儒学比蜀都。

仪仪天章老,秀色发东吴。

相望三百载,还拥朱轓车。

风帆入天境,云际如飞凫。

到郡省风俗,少住使君旟。

邦人爱文字,小吏亦诗书。

欧生死北土,仙山失璠玙。

魁怪遂横行,圣人恶夺朱。

愿公正礼法,引之君子涂。

骙骙万马群,必有真龙驹。

它时杨得意,自可荐相如。

(0)

初入姑苏会饮

凉风飘洒入高阁,满城绿树飞云涛。

渴来梦吞沧海阔,醉后眼挂青天高。

湘江姹女碧瑶佩,金谷谪仙红锦袍。

吴儿柔软不惯见,应笑侬家诗酒豪。

(0)

独游

马后独携一壶酒,林间更解紫纶巾。

飞来白鹭即佳客,相对好花为美人。

万事易忘唯剧醉,四时难判是残春。

吴儿曾识陶彭泽,又见羲皇一散民。

(0)

杭州喜雪

吴儿经年不识雪,忽惊大片遮空来。

黑帝不分苦荒拙,六花一夜随风开。

平明扫径招佳客,座上岂无邹与枚。

荆州新酿泼醅熟,清光透彻黄金杯。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