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京国竞繁华,东巷深居自一家。
春到不如吴下晚,石湖诗里探梅花。
新年京国竞繁华,东巷深居自一家。
春到不如吴下晚,石湖诗里探梅花。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吴宽在寒冷的冬日里,独自前往石湖探寻梅花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比新年京城的繁华与自己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新年京国竞繁华”,描绘了京城在新年来临时的热闹景象,各种节日活动竞相开放,展现出一派繁华的景象。然而,这样的繁华并非诗人的追求所在,他更倾向于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亲近。
接着,“东巷深居自一家”一句,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远离喧嚣的东巷,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诗人通过对比京城的繁华与自己的深居简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内心宁静的偏爱。
“春到不如吴下晚”,这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这里的“吴下”指的是江南地区,尤其是以梅花著称的石湖。诗人认为,春天的到来在京城可能不如江南来得早,但这里的春天却有着别样的韵味,尤其是那盛开的梅花,更能触动诗人心中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最后一句“石湖诗里探梅花”,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行动目的——在石湖寻找梅花的踪迹,并通过写诗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在这里,诗人不仅是在赏花,更是在借梅花寄托自己的情感,通过诗歌来抒发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的疏离感,以及对传统文人雅趣的坚持。
为学有本末,根固枝必稠。
又如水有源,源清无浊流。
颜子先四勿,韶冕患不优。
曾子贵者三,岂于笾豆求。
九经始慎独,八目正乃脩。
我嗟半山学,不识濂溪周。
远取湖学意,粗迹穷雕锼。
边防与水利,讲诸萤案头。
是致青苗法,规摹国师刘。
汲汲淬事功,方寸俱缪悠。
尧舜不牧羊,羿射奡荡舟。
农圃有弗如,问陈有弗酬。
国定一正君,此道轲传丘。
茂叔二程张,獾郎疾如仇。
永乐西事败,谈兵兹可羞。
陵夷至宣靖,地下噬脐不。
此心主精一,焉用功利谋。
所以汗背勃,见嗤户牖侯。
君今录泮事,往遨白蘋洲。
臆对议湖学,岂无苕溪鸥。
《送宋昶明仲湖州学录》【宋·方回】为学有本末,根固枝必稠。又如水有源,源清无浊流。颜子先四勿,韶冕患不优。曾子贵者三,岂于笾豆求。九经始慎独,八目正乃脩。我嗟半山学,不识濂溪周。远取湖学意,粗迹穷雕锼。边防与水利,讲诸萤案头。是致青苗法,规摹国师刘。汲汲淬事功,方寸俱缪悠。尧舜不牧羊,羿射奡荡舟。农圃有弗如,问陈有弗酬。国定一正君,此道轲传丘。茂叔二程张,獾郎疾如仇。永乐西事败,谈兵兹可羞。陵夷至宣靖,地下噬脐不。此心主精一,焉用功利谋。所以汗背勃,见嗤户牖侯。君今录泮事,往遨白蘋洲。臆对议湖学,岂无苕溪鸥。
https://shici.929r.com/shici/ffKEPXxPr.html
曰予视贼垒,雨且二十日。
山行屡颠仆,泥行马没膝。
火攻未可施,诸军睨空碧。
小丑胆气粗,亦有炮与石。
持榜以招之,贷命续粮食。
彼谓一下山,求活岂可得。
使君廉且慈,眉攒咽为塞。
未必皆凶徒,胁从十有七。
暴露数月矣,武将正愤悒。
合围焉肯退,但欲事鏖击。
天意不肯晴,讵不念冤抑。
渠魁谋遁逃,所幸已就执。
焉得遂两解,曲赦与抆拭。
恭惟天地心,物物息相禅。
诗人卜丰年,生意寓雪霰。
彼但言其消,譬梦幻泡电。
痴悯狙公赋,忿斥蜗国战。
焉知往圣作,视世岂邮传。
向明赞化育,司牧必南面。
寸丹对上穹,退以学自练。
至其出为物,遇暍忍不扇。
吾目故未瞽,此道若有见。
自养非所养,焉敢事荒燕。
积雨不可出,五日无盐醯。
纵复有雨具,出门将告谁。
兹辰复何辰,明窗漏晴曦。
我有古猗兰,瓦斛以莳之。
举世无识者,惟有秋蝶知。
紫穗密匼匝,雪茸纷葳蕤。
国香袭衣袖,坚坐神自怡。
微咏韩子操,长歌湘累词。
空庖不遑省,聊足忘调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