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接舆流,被发歌凤衰。
时无鲁仲尼,狂简将何归。
六经久榛莽,诸子多淫辞。
嗟予非先觉,斯道将陵迟。
狂澜思砥柱,疾风宜劲枝。
嘉子方少龄,颜闵能为期。
直如麻中蓬,皎若霜上曦。
烹鱼为溉鬵,射虎为张机。
堂堂并为仁,弃我莫如遗。
我本接舆流,被发歌凤衰。
时无鲁仲尼,狂简将何归。
六经久榛莽,诸子多淫辞。
嗟予非先觉,斯道将陵迟。
狂澜思砥柱,疾风宜劲枝。
嘉子方少龄,颜闵能为期。
直如麻中蓬,皎若霜上曦。
烹鱼为溉鬵,射虎为张机。
堂堂并为仁,弃我莫如遗。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赠友(其三)》。诗中以“接舆”自比,表达出诗人虽怀才不遇,但依然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态度。诗中提到的“鲁仲尼”、“颜闵”等人物,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象征着传统道德与学问的传承者。
诗人感叹于六经久已荒芜,诸子百家言论纷杂,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他自认并非先知先觉之人,担心这种状况会使得正道逐渐衰微。因此,诗人呼吁像鲁仲尼这样的圣贤能够出现,如同砥柱中流,稳定社会道德与学问的根基。
接着,诗人以“烹鱼为溉鬵,射虎为张机”来比喻自己在困境中的坚持与努力,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如同猎人捕猎一样,充满斗志与决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与赞赏,希望友人能成为像颜回和闵子骞那样的仁人君子,共同肩负起传承与弘扬正道的责任。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忧虑,也有对未来希望的寄托,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追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仲容入林不种竹,绕砌芭蕉发春绿。
空庭昼静山雨来,??千声碎寒玉。
清阴翳翳雨泠泠,疏密同归叶上听。
树里飞泉敲暗绿,林间残雪破深青。
新苞引翠莹如拭,几阵黄梅苍欲滴。
微风忽送半窗凉,万斛珠玑洒空碧。
梦回覆鹿不闻喧,有客冲泥扣荜门。
相对倚阑吟思足,不同深院锁黄昏。
间何阔,逢诸葛。行且止,避御史。
御史今年三十几,廌绣翩翩带金紫。
圣主真忧万里外,使君建节三巴里。
刑天舞干亦自豪,精卫填海空复劳。
黄河悬水三千仞,呼风乱度难容舠。
嗟嗟王郎汝何往,古来得失如反掌。
长安大路多摧轮,况乃蜀道青冥上。
蜀道之难难于天,不如归问桑麻田。
振衣独上三峰颠,尘埃野马何茫然。
君不见雁门菟郡伊与鹿,南阳画诺亦见逐。
世间万事谁能卜,汝为远臣恩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