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吴一笑溢双溪,春鸟绵蛮草色萋。
舟入湟川云自厚,风回衡岳浪难低。
洞门虎迹游龙卧,天上人家宿雾齐。
万点山尖无觅处,樵歌人亦对吾迷。
天吴一笑溢双溪,春鸟绵蛮草色萋。
舟入湟川云自厚,风回衡岳浪难低。
洞门虎迹游龙卧,天上人家宿雾齐。
万点山尖无觅处,樵歌人亦对吾迷。
这首明代诗人释今无的《双溪雨后暴涨》描绘了一幅雨后双溪水位暴涨的壮丽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与神秘。
首句“天吴一笑溢双溪”,以神话中的水神天吴的一笑,形象地描绘了雨水倾泻,溪水暴涨的壮观情景,赋予了自然现象以生命和情感,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春鸟绵蛮草色萋”则将视线转向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绵蛮的鸟鸣声与茂盛的草色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和谐之美。
“舟入湟川云自厚,风回衡岳浪难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水势的汹涌与变幻莫测,船只在浓云密布的湟川中航行,风向的转变使得海浪难以平静,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不可预测性。
“洞门虎迹游龙卧,天上人家宿雾齐”则通过对比和想象,将自然景观与人类生活巧妙融合,洞穴中的虎迹仿佛游龙般静卧,天上的人家在晨雾中显得格外宁静,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最后,“万点山尖无觅处,樵歌人亦对吾迷”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景色时的迷醉与感慨,山峰林立,难以寻觅,樵夫的歌声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尤为悠扬,增添了诗作的意境深度,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带来的心灵触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和谐共生生活的向往。
潜皖万岭江之西,朝云暮霭长升跻。
吾家乃在云中住,出户二里三里迷。
江上看山卓云立,略与吾居平地齐。
吾尝策杖更西上,猿捷鸟逝非常蹊。
岳云盛气远蓊合,何所埋庪元封圭。
穷丹踰翠乱云堕,其上点点才如鹥。
乃知大山宫小霍,一邱软草平流溪。
不谓坐处已崭绝,但觉四面峰头低。
云生石罅走一发,下作霹雳淙鸣畦。
缭绕连峰态万出,咫尺晴日交阴霓。
暮㝛僧庵光正白,月横露壑风凄凄。
晦明朝暮看尽好,惟有远别无由携。
君家看云昔黄海,新居乃卜长干堤。
崇山到此势已尽,吐气犹是龙虎栖。
欲穷馀霞散绮色,请登天阙攀云梯。
嗟余送子隔云外,独忆秋山猿夜啼。
《王舍人友亮坐看云起图》【清·姚鼐】潜皖万岭江之西,朝云暮霭长升跻。吾家乃在云中住,出户二里三里迷。江上看山卓云立,略与吾居平地齐。吾尝策杖更西上,猿捷鸟逝非常蹊。岳云盛气远蓊合,何所埋庪元封圭。穷丹踰翠乱云堕,其上点点才如鹥。乃知大山宫小霍,一邱软草平流溪。不谓坐处已崭绝,但觉四面峰头低。云生石罅走一发,下作霹雳淙鸣畦。缭绕连峰态万出,咫尺晴日交阴霓。暮㝛僧庵光正白,月横露壑风凄凄。晦明朝暮看尽好,惟有远别无由携。君家看云昔黄海,新居乃卜长干堤。崇山到此势已尽,吐气犹是龙虎栖。欲穷馀霞散绮色,请登天阙攀云梯。嗟余送子隔云外,独忆秋山猿夜啼。
https://shici.929r.com/shici/vCdSPbiTsr.html
昔者先端恪,实作虞廷士。
质对与神明,非邀矜恕美。
一端或自咎,中夜辄惩跽。
当时网信疏,奸猾亦衰止。
先朝忠厚统,所垂良远矣。
自是百年来,法家常继轨。
刑官岂易为,乃及末小子。
顾念同形生,安可欲之死。
苟足禁暴虐,用威非得已。
所虑稍刻深,轻重有失理。
文条岂无说,人情或不尔。
不肖常浅识,仓卒署纸尾。
恐非平生心,终坐再三起。
长揖向上官,秋风向田里。
古槐连理阴初绿,我始逢君偕署牍。
春长风暖笑谈馀,身若停鸾面如玉。
旄麾忽去暮堂空,叶落霜初森似束。
使君行部向穷山,吏议丛轻俄折轴。
全家安否托江湖,罢俸如何饱饘粥。
君还京国足如蓬,我老尘车耳生木。
浮生托迹皆偶尔,往事回头嗟梦速。
喜君容貌愈充然,有道何尝惊宠辱。
亦知杰士不长閒,所惜欢情犹未足。
竟作西南半刺官,终起休明九州牧。
小蠢沈黎兵欲销,大餔成都酒应熟。
不须别绪道酸悽,好与疲氓作膏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