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采石耳》
《采石耳》全文
明 / 释函可   形式: 古风

唐帽万仞崖,下临不见底。

乾叶挂危枝,苔藓烂苍紫。

黄鹄自去来,玄猿或游戏。

一僧年半百,吟啸倏然至。

左手提竹筐,右手悬双履。

陟险若康途,牵藤摘石耳。

石耳连石骨,净洁无纤滓。

不知几千年,巑岏积幽气。

或言冰雪生,或言雾烟寄。

瓦罐就泉烹,舒卷黑云腻。

荔枝非其伦,岕叶差可比。

始信深山中,自然有真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深山之中采石耳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禅意的追求。诗中的“唐帽万仞崖”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崖之高峻,仿佛连天际都触手可及。“下临不见底”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崖的深邃与神秘。接着,“乾叶挂危枝,苔藓烂苍紫”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生机与色彩,绿叶与苍紫的苔藓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黄鹄自去来,玄猿或游戏”两句,以黄鹄和玄猿的自由自在,反衬出僧人采石耳时的宁静与超脱。随后,诗人着重描绘了僧人的形象:“一僧年半百,吟啸倏然至。左手提竹筐,右手悬双履。”这不仅刻画了僧人的动作与神态,也暗示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陟险若康途,牵藤摘石耳”一句,将采石耳的过程描绘得既艰难又充满乐趣,体现了僧人对自然之美的执着追求。而“石耳连石骨,净洁无纤滓”则赞美了石耳的纯净与珍贵,同时也象征着僧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高尚。

最后,“不知几千年,巑岏积幽气”表达了对石耳古老历史的敬畏与对自然力量的赞叹。通过“或言冰雪生,或言雾烟寄”两句,诗人巧妙地将石耳的形成过程与自然界的其他现象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哲学意味。

“瓦罐就泉烹,舒卷黑云腻”描绘了僧人烹煮石耳的过程,通过“荔枝非其伦,岕叶差可比”将石耳与荔枝、岕茶相比较,突出了石耳的独特风味与价值。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禅宗精神的追求与理解,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释函可
朝代:明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临江仙.春水,和谷芳嫂韵

添得几番酥雨后,波光南浦春融。

平桥涨起曲尘风。蘸将垂柳绿,泛出落花红。

真个船如天上坐,投纶羡煞渔翁。

湔裙人指碧流中。鱼鳞吹潋滟,燕尾掠空濛。

(0)

鹧鸪天.题山园,和束佩君

地僻林深人迹稀。重阴寂寂掩双扉。

竹窗半启炉烟细,残梦初醒酒力微。

云作盖,芰为衣。山容黯淡水光低。

鸟啼花落消长昼,小立空阶月到西。

(0)

长相思.忆外

听钟声。数寒更。窗外芭蕉滴到明。梦儿也无情。

薄罗轻。玉钗横。目送新鸿字未成。非关宿酒醒。

(0)

罗敷令.夏夜湖中访荷

湖莲十里清人魄,香泛衣罗。棹破烟波。

碧汉迢迢淡玉河。清凉人在双峰底,翠景婆娑。

风月如何。夜色平分月较多。

(0)

浪淘沙.秋夜

霜薄未曾严。金粟初添。暮山晴碧淡冰蟾。

月姊怜香思照影,尽揭云帘。寒到尚迟淹。

趁暖裁缣。闲愁端不上眉尖。

挑起银灯消永漏,彩线重拈。

(0)

烛影摇红

绿鬓慵梳,昼长不放香帘锁。

罗衫香褪兽烟消,脉脉愁无那。谁摆花枝袅娜。

悄窥人、黄鹂一个。玉阶苔遍,寂寂花茵,愁人独坐。

燕子多情,衔泥故向帘前过。

年年多病似伤春,料亦春怜我。兰梦因风搅破。

盼枝头、累累熟果。鹊饥偷啄,戏拽金铃,含桃惊堕。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