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烝民》
《烝民》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ēngmín
xiānqín / shījīng

tiānshēngzhēngmínyǒuyǒu
mínzhībǐnghǎoshì
tiānjiānyǒuzhōuzhāojiǎxià
bǎotiānshēngzhòngshān

zhòngshānzhīróujiāwéi
lìnglìng
xiǎoxīn
xùnshìshì
wēishì
tiānshìruòmíngmìng使shǐ

wángmìngzhòngshānshìshìbǎizuǎnróngkǎowánggōngshìbǎo
chūwángmìngwángzhīhóushé
zhèngwàifāngyuán

wángmìngzhòngshānjiāngzhī
bāngguóruòfǒuzhòngshānmíngzhī
míngqiězhébǎoshēn
fěijiěshìrén

rényǒuyánróuzhīgāngzhī
wéizhòngshānróugāng
jīnguǎwèiqiáng

rényǒuyányóumáomínxiānzhī
zhīwéizhòngshānzhī
àizhùzhī
gǔnzhíyǒuquēwéizhòngshānzhī

zhòngshānchū

zhēngjiéjiéměi怀huái
péngpéngluánqiāngqiāng
wángmìngzhòngshānchéngdōngfāng

kuíkuíluánjiējiē
zhòngshānshìchuánguī
zuòsòngqīngfēng
zhòngshānyǒng怀huáiwèixīn

注释
烝民:意即庶民,泛指百姓,是春秋战国时代及之前历代对“百姓”的称谓。
烝:众。
物、则:严粲《诗缉》谓“天生烝民具形而有物,禀性而有则”。
秉彝:常理,常性。
懿:美。
假:至。
仲山甫:人名,樊侯,为宣王卿士,字穆仲。
式:用,效法。
若:选择。
见《说文解字》段玉裁注。
赋:颁布。
辟:君,此指诸侯。
缵:继承。
戎:你。
王躬:指周王。
出纳:指受命与传令。
喉舌:代言人。
外:郑笺谓“以布政于畿外”。
爰发:乃行。
肃肃:严肃。
将:行。
若否:好坏。
解:通“懈”。
一人:指周天子。
茹:吃。
矜:老而无妻。
强御:强悍。
輶:轻。
鲜:少。
克:能。
仪图:揣度。
衮:绣龙图案的王服。
职:犹“适”,即偶然。
阙:缺。
祖:祭路神。
业业:马高大的样子。
捷捷:马行迅疾的样子。
彭彭:形容马蹄声杂沓。
鸾:鸾铃。
骙骙:同“彭彭”。
喈喈:象声词,铃声。
徂:往。
遄:速。
吉甫:尹吉甫,宣王大臣。
穆:和美。
永:长。
怀:思。
注释2

烝(zhēng)民:意即庶民,泛指百姓,是春秋战国时代及之前历代对“百姓”的称谓。烝:众。物、则:严粲《诗缉》谓“天生烝民具形而有物,禀性而有则”。

秉彝(yí):常理,常性。

懿(yì):美。

假:至。

仲山甫:人名,樊侯,为宣王卿士,字穆仲。

式:用,效法。

若:选择。见《说文解字》段玉裁注。赋:颁布。

辟:君,此指诸侯。

缵(zuǎn):继承。戎:你。王躬:指周王。

出纳:指受命与传令。喉舌:代言人。

外:郑笺谓“以布政于畿外”。爰发:乃行。

肃肃:严肃。将:行。

若否:好坏。

解(xiè):通“懈”。一人:指周天子。

茹:吃。

矜(jīn):老而无妻。强御:强悍。

輶(yóu):轻。鲜:少。克:能。

仪图:揣度。

衮(gǔn):绣龙图案的王服。职:犹“适”,即偶然。阙:缺。

祖:祭路神。业业:马高大的样子。

捷捷:马行迅疾的样子。

彭彭:形容马蹄声杂沓。鸾:鸾铃。

骙(kuí)骙:同“彭彭”。喈(jiē)喈:象声词,铃声。

徂(cú):往。遄(chuán):速。

吉甫:尹吉甫,宣王大臣。穆:和美。

永:长。怀:思。

翻译
老天生下这些人,有着形体有法则。人的常性与生来,追求善美是其德。上天临视周王朝,昭明之德施于下。保佑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辅佐他。
仲山甫贤良具美德,温和善良有原则。仪态端庄好面色,小心翼翼真负责。遵从古训不出格,勉力做事合礼节。天子选他做大臣,颁布王命管施政。
周王命令仲山甫,要做诸侯的典范。继承祖业要宏扬,辅佐天子振朝纲。出令受命你执掌,天子喉舌责任重。发布政令告畿外,四方听命都遵从。
严肃对待王命令,仲山甫全力来推行。国内政事好与坏,仲山甫心里明如镜。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献忠诚。
有句老话这样说:"柔软东西吃下肚,刚硬东西往外吐。"与众不同仲山甫,柔软东西他不吃,刚硬东西偏下肚。鳏夫寡妇他不欺,碰着强暴狠打击。
有句老话这样说:"德行如同毛羽轻,很少有人能高举。"我细揣摩又核计,能举起唯有仲山甫,别人爱他难相助。天子龙袍有破缺,独有仲山甫能弥补。
仲山甫出行祭路神,四匹公马力强劲。车载使臣匆匆行,常念王命未完成。四马奋蹄彭彭响,八只鸾铃声锵锵。周王命令仲山甫,督修齐城赴东疆。
四匹公马蹄不停,八只鸾铃响叮叮。仲山甫赴齐去得急,早日完工回朝廷。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仲山甫临行顾虑多,宽慰其心好建功。
译文

老天生下这些人,有着形体有法则。人的常性与生来,追求善美是其德。上天临视周王朝,昭明之德施于下。保佑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辅佐他。

仲山甫贤良具美德,温和善良有原则。仪态端庄好面色,小心翼翼真负责。遵从古训不出格,勉力做事合礼节。天子选他做大臣,颁布王命管施政。

周王命令仲山甫,要做诸侯的典范。继承祖业要宏扬,辅佐天子振朝纲。出令受命你执掌,天子喉舌责任重。发布政令告畿外,四方听命都遵从。

严肃对待王命令,仲山甫全力来推行。国内政事好与坏,仲山甫心里明如镜。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献忠诚。

有句老话这样说:"柔软东西吃下肚,刚硬东西往外吐。"与众不同仲山甫,柔软东西他不吃,刚硬东西偏下肚。鳏夫寡妇他不欺,碰着强暴狠打击。

有句老话这样说:"德行如同毛羽轻,很少有人能高举。"我细揣摩又核计,能举起唯有仲山甫,别人爱他难相助。天子龙袍有破缺,独有仲山甫能弥补。

仲山甫出行祭路神,四匹公马力强劲。车载使臣匆匆行,常念王命未完成。四马奋蹄彭彭响,八只鸾铃声锵锵。周王命令仲山甫,督修齐城赴东疆。

四匹公马蹄不停,八只鸾铃响叮叮。仲山甫赴齐去得急,早日完工回朝廷。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仲山甫临行顾虑多,宽慰其心好建功。

赏析

这首诗;《毛诗序》谓“美”,郝敬谓“讽”,二说视角不同,自然见解相反,然也有共同点,那就是皆着眼于此诗的言外之意,非诗中的基本内容。见仁见智,各有所取,此姑且不论,如果就诗说诗,当以朱熹说为胜。

此诗首章起句不凡。开头四句郑重提出“人性”这一命题,哲理意味甚浓。前人多认为这是最早的“性善论”,故孟子在《告子章》中引此四句与孔子的阐释作为论“性善”的理论依据。但从全诗考察,似乎诗人并不是倡导什么“性善论”,他只不过是借天赋予人以善性,为下文歌颂仲山甫张本。第一章颂扬仲山甫应天运而生,非一般人物可比,总领全诗。接下去二至六章便不遗余力赞美仲山甫的德才与政绩:首先说他有德,遵从古训,深得天子的信赖;其次说他能继承祖先事业,成为诸侯典范,是天子的忠实代言人;再次说他洞悉国事,明哲忠贞,勤政报效周王;继而说他个性刚直,不畏强暴,不欺弱者;进而回应前几章,说他德高望重,关键靠自己修养,不断积累,因而成了朝廷补衮之臣。诗人对仲山甫推崇备至,极意美化,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身负重任、忠于职守、攸关国运的名臣形象。七、八两章才转到正题,写仲山甫奉王命赴东方督修齐城,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安慰行者,祝愿其功成早归。全诗基调虽是对仲山甫个人的颂扬与惜别,但透过诗中关于仲山甫行事与心理的叙述,从中大体能体察到处于西周衰世的贵族,对中兴事业艰难的认识与隐忧,以及对力挽狂澜的辅弼大臣的崇敬与呼唤。不难理解,此诗对仲山甫的种种赞美,是真实的、现实的,然而也不排除其中有某些理想化的成分,包含着诗人所代表的这一阶层的期盼。有人斥此篇为“谀词”,似乎过苛。

此诗主要以赋叙事,开篇以说理领起;中间夹叙夹议,突出仲山甫之德才与政绩;最后偏重描写与抒情,以热烈的送别场面作结,点出赠别的主题。全诗章法整饬,表达灵活,为后世送别诗之祖。在《诗经》中此篇说理成分比较浓厚,在诗歌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后世“以理为诗”当溯源于此。此诗语言也很有特色,尽管多用说理、议论,却不迂腐呆滞,这除了诗人的激情之外,还在于语言运用独具匠心,诗人多以民间俗语入诗,如表现仲山甫扶弱锄强的性格特征、赞美仲山甫重视修身立德,都是反用俗语来衬托,这比直说简洁、形象,又有理趣,说理中注进了诗味,故姚际恒称此为“奇语”(《诗经通论》)。诗中一些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有的经后人使用或提炼,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如“小心翼翼”、“明哲保身”、“爱莫能助”、“穆如清风”等。善用虚词与叠字词本是《诗经》的语言特点,此篇独特之处是“之”字的运用,全诗十二个“之”字,用于句尾的有九个,其中第六章连用五个“之”字收句,娓娓道来,委婉有致,起到了特有的抒情效果,姚际恒指出“多用‘之’字,见缠绵之态”(《诗经通论》)。第十、八两章连用“业业”、“捷捷”、“锵锵”、“彭彭”、“骙骙”、“喈喈”等叠字词,铺叙送行场面的壮观和行动的迅捷,绘声绘色,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与节奏感。此诗押韵复杂,除五、六两章用一韵外,其余各章皆用两韵,韵脚也变化不定,如第一章则、德为韵,下、甫为韵;而第二章德、则、色、翼、式、力为韵,若、赋为韵;第三章考、保为韵,舌、发为韵;几乎无规则可循,后五章也是如此。

鉴赏

这首古诗描绘了古代君主或贵族子弟在履行礼仪、执行天命和王命时的庄重与谨慎。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德行与仪式的高度重视,以及对领导者应有之品格的期待。

诗中的“烝民”指的是上天所生养的人民,而“秉彝”则是君主执掌国家社稷之意。"天监有周"表达了天道的广大无边,昭示于人间;"保兹天子"强调了对天子(即君主)的保护与维护。

诗中多次提及“仲山甫”,这是古代贵族或官员的名字,代表了一种理想中的德行楷模。他的品格柔和而不失刚毅,被赋予执行王命、管理百官的重任。在描述其行为时,诗中使用了诸如“令仪令色”、“小心翼翼”等词汇,显示出一种庄严与谨慎的态度。

通过对“仲山甫”的描写,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理念:领导者应当具备柔和而坚定、谦逊而有力的品格,以此来维护国家的安宁与秩序。同时,诗中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德行的推崇,以及对领导者的道德要求。

在诗的最后部分,“四牡骙骙,八鸾喈喈”等句子通过描绘车马和鸟兽的声音来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威仪与庄严的氛围。而“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则是对贵族或官员归宿本位、保持礼节的一种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仪式、德行和领导者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社会秩序与道德理想的追求。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梦上天

驭凤升昆崙,梦上高高天。

云楼半开壁斜白,蓬莱宫殿玉炉烟。

春罗书字邀王母,绿章封事咨元父。

鸿珑九关朝玉皇,大道无言暗相许。

身不沉,骨不重,半空回首晨鸡弄。

寒绿幽风生短丝,春雷蛰蛰龙蛇动。

(0)

梅花集句·其一二八

新年何事最堪悲,虽老于梅亦未衰。

一夜汉宫传蜡烛,东风全在小桃枝。

(0)

梅花集句·其一二五

万木逢霜一劫灰,动摇诗兴又逢梅。

野桥漏泄春光处,不用君王羯鼓催。

(0)

古赠别三首·其三

孤寂久杜门,莓苔未尝扫。

风吹别离颜,少日鬓已槁。

靡靡岁月逝,清霜散幽草。

君去赠一言,岐路归直道。

(0)

湘川逢故人

少小□同巷,分携知几年。

乍逢如未识,相问转悽然。

月色秋看好,潮声夜听圆。

醉来共乡语,不觉是湘川。

(0)

蒙斋先生赋张通守佚老堂次韵

拂衣归共白云间,佚老堂中天地宽。

黄发可教供鞅掌,青山聊足对高寒。

杖藜行乐春风软,纸帐佳眠晓日团。

林下未应忘世事,并烦寄语谢家安。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