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如刀,宵寒似水,纱窗蓦透玲珑。
看月开门,琉璃千顷溶溶。
画图点缀天公戏,有梅花、傲骨相同。
擘莺笺、呵墨推敲,独对灯红。
名园往日繁华地,怕阑干几曲,难觅吟踪。
飘泊江湖,关心琴鹤惺松。
追寻卅载罗浮梦,怅爪痕、又印泥鸿。
问何时、归去庐山,闲听晨钟。
风劲如刀,宵寒似水,纱窗蓦透玲珑。
看月开门,琉璃千顷溶溶。
画图点缀天公戏,有梅花、傲骨相同。
擘莺笺、呵墨推敲,独对灯红。
名园往日繁华地,怕阑干几曲,难觅吟踪。
飘泊江湖,关心琴鹤惺松。
追寻卅载罗浮梦,怅爪痕、又印泥鸿。
问何时、归去庐山,闲听晨钟。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的寒冷与寂静,以风的强劲和夜的寒冷为背景,通过纱窗的缝隙,展现出明亮的月光如同琉璃般流淌。诗人独自一人,对着灯光研磨墨迹,细心创作,仿佛与梅花的傲骨相映成趣。他回忆起往昔名园的繁华,感叹如今的飘泊生涯,心中挂念着琴瑟鹤鸣的生活。诗人沉浸在对过去的追忆中,梦想着三十年前罗浮山的幻境,而现实中的印记如同鸿雁留下的爪痕,令人惆怅。最后,他期盼着能回归庐山,享受那份宁静,聆听清晨的钟声,流露出一种淡泊而深沉的情感。整体上,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怀旧与向往宁静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