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鍊清彻骨,斡旋幽入神。
寸丝缚九虎,一指挂三钧。
丈室夜忽旦,寒崖冬自春。
师乎何所命,学佛亦非人。
修鍊清彻骨,斡旋幽入神。
寸丝缚九虎,一指挂三钧。
丈室夜忽旦,寒崖冬自春。
师乎何所命,学佛亦非人。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修炼与悟道的过程。首联“修鍊清彻骨,斡旋幽入神”描绘了修炼者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深邃,仿佛能穿透肉体,触及灵魂深处。接着,“寸丝缚九虎,一指挂三钧”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修炼者在精神层面的强大控制力,即使是最微小的力量也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丈室夜忽旦,寒崖冬自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暗示修炼者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黑夜变为白昼,严冬化为春暖花开,体现了修炼者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最后,“师乎何所命,学佛亦非人”表达了对高深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传统宗教信仰的反思,提出修炼并非仅仅局限于学佛,而是更深层次的自我超越和心灵解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修炼者的超凡脱俗,也蕴含了对生命本质、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独特视角和深厚造诣。
生世波上舟,高下随掀簸。
楼阁或藩溷,风花听飞堕。
荣利计圭黍,光阴付膏火。
胡不养弘大,而顾蹈嵬琐。
君看前宵雪,积玉晓覆野。
朝阳丽山川,湛碧仍眩赭。
簿书办官事,酒炙趁村社。
长翁取意适,吾策未云下。
优服作贵贱,观傍了真假。
平生招隐诗,寻盟逮今果。
堰西绿泱泱,堰东已胶杯。
吕城校奔牛,客舟更迟回。
嗟我为贫仕,此路几往来。
厉翁市冠师,与我熟追陪。
渠贫安无求,我困坐不才。
三别二十年,鬓发各摧颓。
拟赓北山杞,倏笑南柯槐。
惟翁未厌客,望影笑口开。
生得数会面,升沈何有哉。
相约饱饭过,世事付飞埃。
秋香冬艳各时宜,叵怪花神令出奇。
金菊正含霜晓秀,江梅不待雪寒期。
帽攲同伴龙山醉,诗到终嫌驿使迟。
陶杜当时傥经目,定并东閤赋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