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西绿泱泱,堰东已胶杯。
吕城校奔牛,客舟更迟回。
嗟我为贫仕,此路几往来。
厉翁市冠师,与我熟追陪。
渠贫安无求,我困坐不才。
三别二十年,鬓发各摧颓。
拟赓北山杞,倏笑南柯槐。
惟翁未厌客,望影笑口开。
生得数会面,升沈何有哉。
相约饱饭过,世事付飞埃。
堰西绿泱泱,堰东已胶杯。
吕城校奔牛,客舟更迟回。
嗟我为贫仕,此路几往来。
厉翁市冠师,与我熟追陪。
渠贫安无求,我困坐不才。
三别二十年,鬓发各摧颓。
拟赓北山杞,倏笑南柯槐。
惟翁未厌客,望影笑口开。
生得数会面,升沈何有哉。
相约饱饭过,世事付飞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造在吕城堰所见的景象以及与友人厉翁的相聚之情。首句"堰西绿泱泱"写出了堰边水色的生机盎然,而"堰东已胶杯"则暗示了聚会的饮酒场景。诗人感叹自己因贫困而仕途奔波,"此路几往来"表达了对频繁奔波的感慨。
诗人提及厉翁,他是市井中的智者,两人关系亲密,厉翁的豁达让诗人感到安慰。厉翁虽生活清贫,却无过多欲望,而诗人自嘲才能不足,深感困顿。他们已有二十年未见,岁月催人老,"鬓发各摧颓"形象地描绘了两人的衰老。
诗人本想效仿北山杞的隐逸,但一想到与厉翁的友情,不禁一笑置之。厉翁待人热情,不厌其烦地陪伴,使诗人觉得人生能有几次这样的相聚已经足够,升沉得失在此刻显得微不足道。最后,他们相约在饱餐后相聚,将世事看淡如尘埃。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吕城堰的景色和与友人的交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石屏山人过我游,手携群峰挈沧洲。
买我如舟小斋里,景象落落乾坤浮。
江声撼瑶席,山色悬清秋。
碧树何渺渺,白云空悠悠。
霏微烟岚湿不收,翠光欲上人衣裘。
洞江先生起梳头,对之不觉宿疴瘳。
但见翠微人家疏复稠,石田茅屋莓苔幽。
小横桥涧风飕飕,无人濯足寒矶头。
矶头一叶小艋艇,我欲乘之随长流。
宁须骑鹤驾苍虬,与君鼓枻访丹丘,餐霞饮瀣穷冥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