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削玉蓉,霭霭蔚云浓。
仙籁常盈耳,凡尘不入胸。
欲深欣竹护,弄洁得泉淙。
遂与今宵宿,听他清夜钟。
峰峰削玉蓉,霭霭蔚云浓。
仙籁常盈耳,凡尘不入胸。
欲深欣竹护,弄洁得泉淙。
遂与今宵宿,听他清夜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重游潭柘岫云寺时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超脱。首句“峰峰削玉蓉,霭霭蔚云浓”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峰如削成的玉芙蓉,云雾缭绕,景象壮丽而神秘。接着,“仙籁常盈耳,凡尘不入胸”表达了诗人置身于这仙境般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净化,远离了世俗的烦恼,仿佛能听到仙乐在耳边回响。
“欲深欣竹护,弄洁得泉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竹林环绕,泉水潺潺,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最后,“遂与今宵宿,听他清夜钟”则点明了诗人决定在此过夜,静心聆听那悠扬的钟声,似乎在这一刻,时间与空间都变得格外宁静和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体现了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长安春色自依依,大命移应地不知。
蔓草已迷双凤阙,千花犹照九龙池。
岂无东閤开今日,尚有南山似旧时。
一月悠悠游不足,青门欲出步迟迟。
人物正寥阔,有美万夫望。
七年填拊方面,帷幄自金汤。
千尺玉龙衔诏,六尺宝靮照路,载绩满旗常。
富贵姑勿道,难得此芬芳。尝试看,今古梦,几千场。
人情但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海内知公者,只愿寿而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