鹑结为衣鹬作冠,采芝何处问商颜。
兴亡眼欲窥千古,俯仰心无愧两间。
客路西风新白发,野花啼鸟旧青山。
日高浓睡平川屋,安用鸡鸣度远关。
鹑结为衣鹬作冠,采芝何处问商颜。
兴亡眼欲窥千古,俯仰心无愧两间。
客路西风新白发,野花啼鸟旧青山。
日高浓睡平川屋,安用鸡鸣度远关。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于石所作,名为《次韵赵子玉书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鹑结为衣鹬作冠,采芝何处问商颜。兴亡眼欲窥千古,俯仰心无愧两间。"
这四句诗通过描绘鹑鸟编织成衣、鹬鸟成为冠饰的生动画面,以及对传说中仙草芝的探寻和对古人商颜的询问,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长生的愿望。"兴亡眼欲窥千古"显示出诗人对历史兴衰变化的洞察力度,而"俯仰心无愧两间"则透露出了诗人的清廉自守,内心没有羞愧之情。
"客路西风新白发,野花啼鸟旧青山。日高浓睡平川屋,安用鸡鸣度远关。"
后四句则描绘了行者在旅途中感受到的秋意、白发和年华流逝,以及对自然景物的依恋之情。"客路西风新白发"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情感;"野花啼鸟旧青山"则是对大自然美好景象的赞叹,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最后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在安逸的居所中沉浸于梦乡,对外界喧嚣的漠视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内心自足的人生哲学。
闲居九年,禄不代耕。肉食不足,藜烝藿羹。
多求异蔬,以佐晨烹。秋种罂粟,春种决明。
决明明目,功见本草。食其花叶,亦去热恼。
有能益人,矧可以饱。三嗅不食,笑杜陵老。
老人平生,以书为累。夜灯照帷,未晓而起。
百骸未病,两目告瘁。决明虽良,何补于是。
自我知非,卷去图书。闭目内观,妙见自如。
闻阿那律,无目而视。决明何为,适口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