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亦稼堂赠梁广生》
《题亦稼堂赠梁广生》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人稼青苗汝稼书,三冬争似富三馀。

不随袯襫驱黄犊,宁向缣缃学蠹鱼。

东阁弦壶追洛诵,西畴蓑笠笑长沮。

何须更凿邻家壁,曾见藜灯照石渠。

(0)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耕作与读书的不同方式,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重视。首句“人稼青苗汝稼书”将农事与读书并提,形象地说明了劳动与学习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接着,“三冬争似富三馀”强调了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的重要性,即“三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比寒冬劳作更能积累知识财富。

“不随袯襫驱黄犊,宁向缣缃学蠹鱼”一句,以农具和书籍为喻,表明了诗人更倾向于通过阅读来增长学问,而非仅仅依赖于体力劳动。其中,“袯襫”是古代农民耕作时穿的防雨衣,“黄犊”指牛,而“缣缃”则是古代的书籍材料,“蠹鱼”则比喻那些在书中汲取知识的人。

“东阁弦壶追洛诵,西畴蓑笠笑长沮”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东阁中,文人雅士弹琴饮酒,吟诵古籍;而西田间,农夫们穿着蓑衣,戴着斗笠,以轻松的态度对待劳作。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知识与自然生活之间的和谐共存。

最后,“何须更凿邻家壁,曾见藜灯照石渠”表达了对知识获取途径的思考。诗人认为,没有必要去偷看别人的学习方法,因为自己曾经通过勤奋学习,就像藜灯照亮石渠一样,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这不仅体现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也暗示了知识的获取不应局限于传统或权威,而是可以通过自我探索和实践来实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劳动与学习的互补关系,以及个人在追求知识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拟夏日宫中行乐词·其三

雾縠云绡细欲无,倚风临水弱须扶。

玉鱼疗渴辞盘露,纨扇伤秋对井梧。

(0)

武皇南巡旧京歌·其十五

朱雀桥连翠柳衢,银鞍丝鞚锦模糊。

君王行乐千人出,遥认飞龙天马驹。

(0)

暮雨独坐

夕云起山泽,广陌郁幽沈。

北风吹雨雪,寂树无欢禽。

天涯莽寥落,行子断归心。

却往盛年迈,潜来愁思侵。

高楼厉清角,亏景蔽苍岑。

轻举积渊抱,揭怀伸素襟。

寒冬芳意歇,炉焰澄香阴。

还忆故园夜,携酒仍抱琴。

(0)

遣兴三首·其二

南裔虽一区,崄阻纷可凭。

民居寄溪谷,雾雨常昼冥。

妻子像蛇虺,魑魅冒人形。

沙虫潜射影,触之丧其生。

古来称绝域,何足烦天兵。

吾闻王者师,无战唯有征。

一卒不备归,良已亏威灵。

地于东南缺,天乃西北倾。

二仪有不足,并包人岂能。

(0)

省中直宿

疏星历历露为霜,独宿瑶宫夜未央。

树色暗浮天仗外,香烟遥接御炉傍。

钧天月上闻长乐,玉漏风移出建章。

不遇武皇行幸日,空怜头白滞为郎。

(0)

寿外父大仆曾符翁时年七十九·其一

十五年前学二疏,自甘白首弃金鱼。

閒推易数因留注,懒对乡人故索居。

冠制喜从周礼后,人材爱说孝皇初。

伏生强健斯文在,暇日频来问尚书。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