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象无名杳莫寻,强将名象测幽深。
凭斯会解还相背,舍此他求转自沉。
鹫岭殷勤亲付嘱,龙门恺悌好知音。
仍闻挂在高堂上,误杀来人错认心。
无象无名杳莫寻,强将名象测幽深。
凭斯会解还相背,舍此他求转自沉。
鹫岭殷勤亲付嘱,龙门恺悌好知音。
仍闻挂在高堂上,误杀来人错认心。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遵式的《上王丞相十界心图颂》,通过对"无象无名"的描绘,诗人试图探讨和理解深奥的哲学或宗教概念。首句"无象无名杳莫寻"暗示了事物难以捉摸的本质,而"强将名象测幽深"则表达了试图用有限的语言和形象去揣摩无限之境的困难。
接下来的诗句"凭斯会解还相背,舍此他求转自沉"揭示了理解过程中的矛盾,即即使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接近真相,也可能因为执着于某个角度而偏离初衷。"鹫岭殷勤亲付嘱,龙门恺悌好知音"借用了佛教中的鹫岭和龙门这两个象征性的意象,比喻王丞相可能是一位能理解和接纳深层智慧的导师。
最后两句"仍闻挂在高堂上,误杀来人错认心"暗示了这幅图或理念的重要性,但也警告人们容易因误解而陷入困境,强调了正确解读的必要性。
整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既赞美了王丞相的智慧,也寓言般地揭示了知识探索的复杂性和误读的危害,体现了诗人对深邃哲理的深刻洞察。
昔日武乡侯,教子著明训。
嘉言载简策,千古挹芳润。
我心身上衣,皦皦化为缁。
我身庭中树,时时风挠之。
内外受纷扰,声利何由辞。
陈均古好学,逸情知缮性。
不惟诵书史,迹不迈门径。
理超性亦澄,物遣道自胜。
跧居有馀乐,誓不叹贫病。
朋侪从讲问,冠屦来相依。
一朝施乐育,贤哲端可希。
为国储贤才,文馆多光辉。
青云终自致,白日看翻飞。
攀折道旁柳,相送道旁人。
行人视无用,弃掷随车尘。
折来既弃掷,赠之有何情。
本不管别离,别离情自生。
三复章台词,再和阳关曲。
旧恨与新愁,几换依依绿。
不如且休折,留与归鸦宿。
但使树多阴,归鸦来自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