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山泽山同爱山,春来不来春又残。
四贤祠宇天华上,司马行窝亦扁颜。
觉山泽山同爱山,春来不来春又残。
四贤祠宇天华上,司马行窝亦扁颜。
此诗由明代诗人湛若水创作,题为《次韵姚泽山大巡罗浮八咏(其四)天华洞》。湛若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华洞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展现了对山川之美的深沉情感。
首句“觉山泽山同爱山”,开篇即表达了对山的喜爱之情,将山视为共同的挚爱对象,营造出一种和谐共处的氛围。接着,“春来不来春又残”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流逝,暗示春天的短暂与易逝,同时也隐含着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
“四贤祠宇天华上,司马行窝亦扁颜”两句,则转向对人文景观的描绘。四贤祠宇位于天华之上,象征着高尚品德与智慧的聚集之地;司马行窝则以扁舟之名,比喻隐士或文人雅士的居所,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这两句不仅赞美了天华洞的人文景观,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与精神家园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织,展现了湛若水对天华洞独特魅力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哲思。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诗意,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先生平生无俗嗜,博取珍奇自娱戏。
案间双尺本蛟龙,怪底雄雌俱出地。
含精古铁色沈沈,质白玉兮价黄金。
有时风雨暗堂室,直恐雷电相搜寻。
净业知君专笔砚,白首残编天眼见。
一朝出此瑞文房,神物化成非锻鍊。
阅遍千人谁得将,主人比德端且方。
永供黄卷镇边幅,明窗净几生辉光。
先生歌成惊杰句,助发铿锵得君故。
何人似与郭代公,宝剑豪篇不须赋。
廉纤飞雨为谁休,烂漫悬灯总未收。
自是一年无叹息,不妨五夕得嬉游。
后车莺燕春声软,前骑熊罴夜气遒。
两行红纱三百炬,插花携酒趁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