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过武夷山,翠壁丹崖叹莫攀。
药灶烟消天地老,棹歌声断水云閒。
虹桥未许秦皇识,鹤驭空随汉使还。
曾是隐屏峰下客,谩教啼鸟笑诗悭。
十年三过武夷山,翠壁丹崖叹莫攀。
药灶烟消天地老,棹歌声断水云閒。
虹桥未许秦皇识,鹤驭空随汉使还。
曾是隐屏峰下客,谩教啼鸟笑诗悭。
这首明代诗人林弼的《武夷万年宫》描绘了诗人多次游历武夷山的感慨。首句“十年三过武夷山”表达了诗人对武夷山的深厚感情和频繁造访,十年间三次登临,足见其对山水的热爱与留连。
“翠壁丹崖叹莫攀”描绘了武夷山壁立千仞、色彩斑斓的景象,然而诗人感叹壮丽景色难以攀登,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自身能力的谦逊。
“药灶烟消天地老”暗指历史的沧桑变迁,药灶已无烟火,仿佛时间在静默中流逝,增添了山间的寂静与岁月感。
“棹歌声断水云閒”通过想象中的棹歌消失在水天之间,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宁静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世事如梦的超脱心境。
“虹桥未许秦皇识,鹤驭空随汉使还”借典故表达对仙踪难觅的遗憾,秦皇汉使皆未能识得武夷山的真意,只有诗人自己能体会其中的隐秘与超凡。
最后,“曾是隐屏峰下客,谩教啼鸟笑诗悭”以自我调侃的方式收尾,诗人自嘲为峰下之客,即使鸟鸣山色,也无法激发他更多的诗兴,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风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描绘武夷山的景致和历史传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烈士生不遇,栖栖为旅人。
英魂死不没,凛凛为明神。
明神受帝命,庙食福我民。
牲酒何足言,压抑姑少伸。
火旱千里赤,与人下雷雨。
洚水不反壑,谈笑出平土。
善人锡之福,奸伪亦击汝。
岂若世上人,吞声气如缕。
黄茆持覆屋,溪石运作垣。
桑麻有馀地,家家养龙孙。
春雷初起蛰,切玉供盘餐。
一朝解风箨,叆叇苍云屯。
我来倚拄杖,恐是辟疆园。
千亩倘可致,封君何足言。
我欲游蓬壶,安得身插羽。
我欲隐嵩华,叹息非吾土。
会稽多名山,开迹自往古。
岂惟颂刻秦,乃有庙祀禹。
山形舞鸾凤,泉脉流湩乳。
家家富水竹,处处生兰杜。
方舟泛曹娥,健席拂天姥。
朱楼入烟霄,白塔临云雨。
修梁看龙化,遗箭遣鹤取。
茶荈可作经,杨梅亦著谱。
湖莼山蕨辈,一一难遽数。
终年游不厌,冰玉生肺腑。
诵诗有樵童,乞字到俚妪。
况复青青衿,盛不减邹鲁。
古诗三千篇,安知阙吴楚。
土风聊补亡,吾言岂夸诩。
篮舆晚绕湖,乐此新秋凉。
粉落竹方老,红凋荷更香。
天宇无纤云,仰视鸿鹄翔。
小楼久不登,抚槛悲慨慷。
浮生寄一梦,共尽无彭殇。
况我数月客,转眼促去装。
顾作儿女态,裴徊惜流光。
檐角迎夜月,林间送斜阳。
四年已五迁,终岁常遑遑。
安得一茆屋,归老樵风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