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同载笔,玉垒数遗诗。
万里面如觌,千秋事所期。
官移临震泽,天与豁离思。
再会无私语,劬躬答主知。
金门同载笔,玉垒数遗诗。
万里面如觌,千秋事所期。
官移临震泽,天与豁离思。
再会无私语,劬躬答主知。
这首挽诗《挽李馀三方伯三首(其二)》由清代诗人方苞所作,表达了对逝去的李馀三方伯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
首句“金门同载笔”,描绘了两人曾共处金门,一同执笔书写的情景,金门在此处象征着朝廷或权力中心,暗示了两人曾共事于高位,共同参与国家大事。
“玉垒数遗诗”则提到在玉垒(可能指山名或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名)留下了多首诗歌,表明李馀不仅在政事上有建树,还擅长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万里面如觌,千秋事所期。”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李馀的敬仰之情,即使相隔万里,他的事迹仍被后人铭记,期待着千秋万代的传颂。
“官移临震泽,天与豁离思。”描述了李馀官职的变化,以及他面对人生变迁时的豁达心境。震泽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也可能是象征性的表达,暗示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再会无私语,劬躬答主知。”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李馀人格的赞美,即使再次相见也无法言表心中的情感,但他勤勉尽责,忠诚于主,得到了主的认可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对李馀的缅怀与敬仰,同时也体现了方苞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期待和追求。
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
邂逅相知晚,从容所得多。
百忧生暮齿,一笑隔沧波。
早晚西州路,遥听下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