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李馀三方伯三首·其二》
《挽李馀三方伯三首·其二》全文
清 / 方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金门同载笔,玉垒数遗诗。

万里面如觌,千秋事所期。

官移临震泽,天与豁离思。

再会无私语,劬躬答主知。

(0)
鉴赏

这首挽诗《挽李馀三方伯三首(其二)》由清代诗人方苞所作,表达了对逝去的李馀三方伯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

首句“金门同载笔”,描绘了两人曾共处金门,一同执笔书写的情景,金门在此处象征着朝廷或权力中心,暗示了两人曾共事于高位,共同参与国家大事。

“玉垒数遗诗”则提到在玉垒(可能指山名或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名)留下了多首诗歌,表明李馀不仅在政事上有建树,还擅长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万里面如觌,千秋事所期。”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李馀的敬仰之情,即使相隔万里,他的事迹仍被后人铭记,期待着千秋万代的传颂。

“官移临震泽,天与豁离思。”描述了李馀官职的变化,以及他面对人生变迁时的豁达心境。震泽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也可能是象征性的表达,暗示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再会无私语,劬躬答主知。”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李馀人格的赞美,即使再次相见也无法言表心中的情感,但他勤勉尽责,忠诚于主,得到了主的认可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对李馀的缅怀与敬仰,同时也体现了方苞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期待和追求。

作者介绍
方苞

方苞
朝代:清   字:灵皋   籍贯: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   生辰: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人,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城“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nài]、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猜你喜欢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八牛衣

百兽冬自暖,独牛非氄毛。

无衣与卒岁,坐恐得空牢。

主人覆护恩,岂啻一绨袍。

问尔何以报,离离满东皋。

(0)

送赞善张轩民西归

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

邂逅相知晚,从容所得多。

百忧生暮齿,一笑隔沧波。

早晚西州路,遥听下坂珂。

(0)

秋夜二首·其一

客卧书颠倒,虫鸣坐寂寥。

残灯生暗晕,重露集寒条。

真乐闲尤见,深禅静更超。

此怀无与晤,拥鼻一长谣。

(0)

河中使君修撰陆公挽辞三首·其一

文采机云后,知名实妙年。

银钩工壮丽,金薤富清妍。

批凤多新贵,凭熊数外迁。

空令猗氏监,遗爱有良田。

(0)

望越亭

乱山千顷翠相围,衮衮沧江去复归。

安得病身生羽翼,长随沙鸟自由飞。

(0)

夜闻流水

千丈崩奔落石埼,秋声散入夜云悲。

州桥月下闻流水,不忘钟山独宿时。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