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节铸黄金,最慰章滨父老心。
长孺向来真强予,次公今不异重临。
馀风尚有欢谣在,陈迹非无胜事寻。
豫想新诗能寄我,十年华省故情深。
江西一节铸黄金,最慰章滨父老心。
长孺向来真强予,次公今不异重临。
馀风尚有欢谣在,陈迹非无胜事寻。
豫想新诗能寄我,十年华省故情深。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父老的思念。诗中“江西一节铸黄金”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是对家乡江西的一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寄托,“最慰章滨父老心”则显示了这份物资所带来的温暖和安慰,反映了作者对家庭和社会底层的关怀。
“长孺向来真强予,次公今不异重临”两句中,王安石以亲身经历为素材,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百姓福祉的关心与努力,这里的“长孺”指的是长子,即作者自己;“次公”则可能是指自己的弟弟或同僚。这里强调了作者对社会责任的持续承担。
“馀风尚有欢谣在,陈迹非无胜事寻”通过诗人的感受和回忆,将个人经历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历史感和文化自豪感。这里的“馀风”指的是余下的风尚或遗风,“欢谣”则是美好的歌谣,“陈迹”则意味着过去的足迹或遗迹。
最后,“豫想新诗能寄我,十年华省故情深”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文学创作和个人情感的期待。这里“豫想”即预期、期待,“新诗”指的是新的文学作品,“十年华省”则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惜,通过这样的表达,王安石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情感基础和对文学创作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他对于国家、社会及个人责任的一贯关怀。
旧闻若士升中天,俗眼未识乌鸢肩。
据龟食蛤结汗漫,卢敖尚肯游人间。
高谈谩骂沈昭略,坐视元长嗤稚弱。
更言且共食蛤蜊,忿气难平两讥谑。
下临无地高无天,更作儿女争媸妍。
平生我亦笑二子,岂知真味含芳鲜。
何如结屋清江曲,风雨关门酒初熟。
自烹折鼎吹湿薪,笑倚胡床摩醉腹。
但愿年年对蛤蜊,一杯荐我梨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