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竹蒙茸水帝祠,行时不唤唤归时。
阴云断峡流千尺,急雨孤篷烟万枝。
半载鲤鱼频失信,连天芳草不相知。
何如飞过黄茅岭,啼与高楼少妇知。
乱竹蒙茸水帝祠,行时不唤唤归时。
阴云断峡流千尺,急雨孤篷烟万枝。
半载鲤鱼频失信,连天芳草不相知。
何如飞过黄茅岭,啼与高楼少妇知。
这首明代诗人黎遂球的《闻鹧鸪》以鹧鸪啼声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意境的画面。
首句“乱竹蒙茸水帝祠”,以“乱竹”和“蒙茸”描绘出祠庙周围竹林茂密、生机勃勃的景象,暗示了自然与神灵的和谐共存。接着,“行时不唤唤归时”一句,通过对比行与归的不同情境,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期待与失落的深刻思考。
“阴云断峡流千尺,急雨孤篷烟万枝”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壮丽景象。阴云遮蔽峡谷,雨水倾泻而下,孤舟在风雨中摇曳,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孤独的氛围,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半载鲤鱼频失信,连天芳草不相知”两句,以鲤鱼和芳草为喻,表达了对承诺与缘分的感慨。鲤鱼的频繁失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连天的芳草,虽美却不被知晓,寓意着美好事物的默默无闻。这两句蕴含了对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深切体会。
最后,“何如飞过黄茅岭,啼与高楼少妇知”以鹧鸪的啼声结束全诗,将情感引向了对远方和未知的向往。黄茅岭象征着旅途中的艰难与未知,而高楼少妇则是情感的寄托。鹧鸪的啼声传达了对远方的呼唤,同时也表达了对理解与共鸣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与思考,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