煖响乌?二月初,调高不作小单于。
年年陌上儿童戏,嚼徵含商尽不如。
煖响乌?二月初,调高不作小单于。
年年陌上儿童戏,嚼徵含商尽不如。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儿童在初春时节,以乌?角乐器演奏的情景。乌?角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声音温暖而响亮。诗中提到“调高不作小单于”,意指孩子们吹奏时音调高昂,并非用于祭祀或军事场合的小单于乐曲。接着,“年年陌上儿童戏”描述了这种场景每年都在田间地头上演,充满了童趣与欢乐。“嚼徵含商尽不如”则表达了孩子们在尝试模仿成人演奏时的天真与努力,他们的音乐可能并不专业,但那份纯真与热情却胜过一切。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儿童生活的乐趣与纯真,以及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探索。
伊谁艳也,看袖拂霓裳,广寒清冷。
柔情绰态,却许罗襟相并。行过玉勾仙井。
更翩若、惊鸿难定。卫家姊妹天人,不数昭阳双影。
溜出歌声圆润。听落叶回风,十分幽俊。
最堪怜处,唱彻柳昏花暝。惊醒乌衣梦稳。
真难觅、天台芳信。魂消洛水巫山,独抱枕儿斜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