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教国色傲春华,不肯争先伍杂花。
西洛尘埃长太息,名园今属犬羊家。
天教国色傲春华,不肯争先伍杂花。
西洛尘埃长太息,名园今属犬羊家。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洪适所作,名为《梁子正有诗谢牡丹及聚仙花次其韵(其一)》。诗中以牡丹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对牡丹高洁品质的赞美与对其命运的感慨。
首句“天教国色傲春华”,开篇即以“国色”形容牡丹,赋予其超凡脱俗之感,同时“傲春华”三字则凸显了牡丹不随波逐流、独立于世的高贵气质。接下来,“不肯争先伍杂花”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牡丹的独特与与众不同,它不愿与普通花卉同列,彰显了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西洛尘埃长太息”一句,转而表达了一种对牡丹所在环境的忧虑与叹息。这里的“西洛”可能指的是洛阳,历史上著名的牡丹观赏地。然而,“尘埃”二字暗示了牡丹所处环境的污浊与变迁,表达了诗人对牡丹命运的深深关切与无奈。
最后一句“名园今属犬羊家”更是情感的升华,将牡丹的命运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连。这里“名园”既指牡丹生长之地,也暗含了对牡丹被剥夺原有美好家园的痛心。而“犬羊家”则形象地描绘出牡丹如今所处的恶劣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牡丹遭遇的深切同情与愤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不仅赞美了牡丹的高洁与美丽,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遭受不公命运的感慨与反思。
参军四壁生秋草,鬓毛不似心先老。
终随烟霞学巢由,一室安能事除扫。
竹西旧说青云客,诗思长留意无极。
尘埃不见襄阳山,赖有斯人道消息。
赤心照日青眼明,与君一见输生平。
君去摩天学孤凤,我今饮海盘长鲸。
云车劙兮风马休,呼儿乞取千金裘。
明朝有句道不得,黄叶满庭无限秋。
清昼高轩过,岩高得共攀。
虾须深梵阁,豹尾静尘寰。
词吐三江水,胸开九梦山。
杯行不知夜,留月伴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