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平仲侍郎再用移居韵》
《和平仲侍郎再用移居韵》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云屋潭潭百尺馀,入帘燕雀贺新居。

人皆役役何为者,君独欣欣而乐与。

卮酒觅欢那得再,筒诗传恨未全疏。

绝交定笑嵇中散,雁足来时肯系书。

(0)
翻译
云雾缭绕的深宅大院有百尺多宽,燕雀飞入祝贺新居的落成。
人们忙碌奔波是为了什么,唯独你独自欢喜,享受着快乐。
想借一杯酒寻求欢乐,却难以再次寻觅,写诗传递哀愁,情感并未完全倾诉。
如果断绝交往,他们必定会嘲笑像嵇康那样超脱的人,当大雁南飞时,是否会带来你的书信呢?
注释
潭潭:形容深广的样子。
役役:形容忙碌不停。
欣欣:形容心情愉快。
绝交:断绝友谊。
嵇中散:嵇康,三国时期魏国名士,以超然物外著称。
雁足:大雁的脚,古代常用来比喻书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安逸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新居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对新生活的期待和满足。"云屋潭潭百尺馀"形象地表达了新居的高大气派,而"入帘燕雀贺新居"则透露出一种喜悦之情,仿佛连鸟儿都来祝贺这份新的开始。

接下来的"人皆役役何为者,君独欣欣而乐与"反映出诗人对周围忙碌无休的人们感到不解,同时表达了主人公独自享受新生活的快乐。这里的"君"字指代主人公,而"欣欣"则是内心深处的喜悦,表明他对当前状态的满意。

"卮酒觅欢那得再"中,"卮酒"即饮酒之事,"觅欢"则在寻找快乐。这里的"那得再"含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渴望,似乎诗人希望能重复那些愉悦的时刻。

紧接着的"筒诗传恨未全疏"中,"筒诗"可能是指将诗文装在竹筒之内以寄托思念,而"传恨"则表达了通过诗歌来传递不尽的哀愁和遗憾。这里的"未全疏"意味着这些情感尚未完全释放。

最后两句"绝交定笑嵇中散,雁足来时肯系书"给人以豁达之感。"绝交"可能是指断绝那些不必要或有害的情谊,而"定笑嵇中散"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仿佛在笑看世事纷扰。"雁足来时肯系书"中的"雁足"通常指代信使之足,即通过鸿雁传递消息。这句话表达了即便是在孤独或寂寞中,也愿意等待着那份珍贵的情谊,并将这些情感化作文字记录下来。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新居的描写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豁达,构建了一个既有对现实满意,又不失远大志向的诗人形象。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答丁逊学虞公务见寄·其一

前峰暝色起,四野黯将暮。

缅怀故山人,相望阻欢晤。

戚戚抱离愁,冲冲动忧素。

岂无江上舟,泛此烟中渚。

尚为文墨系,未果戒归路。

载歌投赠篇,惆怅徒延伫。

(0)

杂诗十首·其二

远游历燕赵,抚剑黄金台。

昭王在何许,遗迹空蒿莱。

是时穷秋后,朔漠悲风来。

惊沙掩白日,六龙就西颓。

羁怀无与欢,俯仰独徘徊。

徘徊将安之,零泪曾沾怀。

(0)

虞美人

春来春去春难住。又送春归去。

重门深锁一春闲,闻道牡丹开谢、不曾看。

年年底事情牵惹。何况春归也。倚阑无计数闲愁。

望断一江春水、思悠悠。

(0)

风流子.题钱将军海晏图

扶桑弓早挂,风波偃、高会引杯长。

羡锦树先王,射潮威武,湘灵才子,惊梦文章。

娱心处、青萍酬赵客,白苧听吴娘。

月小山高,重游赤壁,莼香鲈美,正对松江。

江边重回首,孙庐万舰付笛裹沧浪。

廿载抚循鸿雁,烟水相忘。

看诸郎受节,传家玉马,通侯佩印,柱国金汤。

管取功成身乐,麟阁流芳。

(0)

渔家傲·其八十二月山家词,和钱舍人葆酚、董孝廉苍水

天外清光流顾兔。香舒丛桂飘邻圃。

秋逼年华期不误。前山路。翠微深处回徐步。

薜荔牵风寒乍遇。乱蛩石罅吟清露。

醉月飞觞吾志素。美无度。儿童恰读秋声赋。

(0)

渔家傲·其三十二月山家词,和钱舍人葆酚、董孝廉苍水

最喜桃花春雨足。晓来手自分篱菊。

流水潺瑗鸣涧曲。惊飞瀑。荷钱叠水纹成縠。

一院落红飞燕蹴。迸泥笋长琅矸竹。

好鸟看看来布谷。声声促。樱桃豌豆同时熟。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