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气横山夕未晞,古松枝冷鹤声迟。
东林日出西溪白,正是仙翁睡熟时。
露气横山夕未晞,古松枝冷鹤声迟。
东林日出西溪白,正是仙翁睡熟时。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首句“露气横山夕未晞”,晨露在山间弥漫,直到傍晚仍未散去,营造出一种清晨与黄昏交界时分的朦胧美。接着,“古松枝冷鹤声迟”一句,通过“古松”、“冷”和“鹤声迟”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深邃,仿佛连时间都变得缓慢,只有偶尔传来的一两声鹤鸣,打破了这份宁静。
“东林日出西溪白”则将视角转向了日出的壮丽景象,东方的山林被初升的太阳染上金色,而西方的溪流则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瑰丽与和谐。最后,“正是仙翁睡熟时”一句,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这美丽的景色是专为一位沉睡中的仙翁准备的,隐喻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平和宁静,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赞美。
桃溪老人爱花树,家在万花溪上住。
白头重入紫薇垣,官舍今无种花处。
买花不识城市途,园中看花非我徒。
画图剪綵尽成幻,空有爱花犹故吾。
吾家海榴四五株,意欲借之如借书。
自言花借不在好,仅取数尺青扶疏。
墙根老枝不盈掬,欲借真惭少妆束。
风披雨浥渐成阴,纵遣无花看亦足。
城西官陌无尘埃,呼童把送休迟徊。
花根岁暮幸勿返,还我诗逋十韵来。
釭壁沉沉霜人影,博山云断金虬冷。
嫦娥袖薄双臂寒,夜长软抱梅花颈。
玉台紫雾荒荒间,翡翠珊瑚含木难。
苕华姊妹又千载,当年暗记红阑干。
捣齑破臼种荼子,待看黄人贴天死。
月查高挂九枝镫,却教谁指秋河水。
兰叶萧萧泣露凉,芙蕖花覆黄鸳鸯。
檀槽不伴玉笛老,手把灵犀到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