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欲分明有两途,何为捷径世争趋。
岂愁今古无公论,长恨乾坤有腐儒。
甘与徂徕为鬼怪,肯犹介甫接浮图。
从来逆迪分凶吉,于穆昭昭不可诬。
理欲分明有两途,何为捷径世争趋。
岂愁今古无公论,长恨乾坤有腐儒。
甘与徂徕为鬼怪,肯犹介甫接浮图。
从来逆迪分凶吉,于穆昭昭不可诬。
这首诗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公和腐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切感慨。首句“理欲分明有两途”指出理想与欲望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并且这种区别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去分辨。
接下来的“何为捷径世争趋”则质疑了人们为什么总是追求捷径和世俗的成功,而忽视了真正的理想。这不仅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也体现了他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第三句“岂愁今古无公论”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代缺乏公正评价标准的忧虑,认为过去和现在都没有公正的评判标准。紧接着的“长恨乾坤有腐儒”则抨击了社会上的腐败之徒,即那些伪装为士大夫的人,他们在道德上已经沦丧。
诗人在第五句中表示愿意成为鬼怪,与那些清高脱俗的隐者甘于同流。这里的“徂徕”指的是隐逸生活,而“介甫接浮图”则是说愿与那些不随波逐流的人为伍,共同抵制世间的污浊。
最后两句“从来逆迪分凶吉,于穆昭昭不可诬”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预感。他认为自古以来,逆境与顺境都能区分出吉凶,而他的清白如同日月一般明亮,不可诬陷。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批判社会腐败和表达个人立场的方式,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正义的坚守。
河清非难俟,鸣鸟亦易闻。
伤哉独立者,异代无同群。
调钟欲谁须,献玉秪自勤。
士为知己死,古人岂徒云。
我生信多幸,激赏遇夫君。
清襟似渊彻,妙论若兰薰。
寂灭契玄理,英华包艺文。
方欣暂晤对,遽怆远乖分。
迢迢长安日,杳杳大梁云。
预愁梦中路,举目空氤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