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栖贤山居韵·其十二》
《和栖贤山居韵·其十二》全文
明 / 释函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率尔行将去,倦来树底眠。

泉流时问话,鸟宿似安禅。

霜不凋金粟,海难变砚田。

每看敲石火,一点自生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栖息于山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率尔行将去”,透露出一种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仿佛是说僧人随意地行走,没有固定的路线或目的。接着,“倦来树底眠”则展现了僧人在劳顿之后,选择在树下休息的情景,这种简朴而自然的栖息方式,体现了与世无争的超脱精神。

“泉流时问话,鸟宿似安禅。”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僧人与自然界的互动。泉水潺潺,仿佛在与僧人对话;夜幕降临时,鸟儿归巢,似乎也在进行着内心的冥想。这样的场景,既体现了僧人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霜不凋金粟,海难变砚田。”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金粟”象征僧人的修行成果,即使外界环境变化万千,如霜雪覆盖,也无法改变其内心的坚定与纯净。同时,“砚田”则比喻僧人的修行之地,如同海之不易变,始终是其心灵的归宿。

最后,“每看敲石火,一点自生烟。”这一句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简单与纯粹。敲击石头以取火,虽是小事,却蕴含着生活的智慧与对自然的尊重。这一点点的火焰,不仅温暖了身体,也照亮了心灵,象征着内在的光明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传达了对简单生活和内心修行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释函可
朝代:明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思妇吟五首·其三

昔日海棠下,双双进酒杯。

今朝风雪里,一纸远书回。

(0)

大司农李葵孺以左侍郎起

凉飔初动白云庐,吹送搴帷步玉除。

策国定须元老画,筹边先重大农储。

千秋绘影论真品,五十还朝旧尚书。

尽展葵心酬圣主,休论荒草碧萧疏。

(0)

用韵答王东里都宪见寄

不到纶扉到竹扉,邮筒千里梦来稀。

入林我已殊须鬓,忧国君应减带围。

云自八闽风乍满,秋生三径菊初肥。

鲁阳饶有挥戈手,寒谷幽岩待晓晖。

(0)

米仲诏招集漫园三首·其一

层楼四望海天多,北斗檐开太液波。

酒熟湖烟频借色,寒轻花气迥当歌。

移尊月自窥人上,近槛仙应解佩过。

若为曙钟催子夜,不知春思湛庭柯。

(0)

长安种竹二首·其二

长安买竹取途赊,移得琅玕莫问家。

小可支撑饶劲草,了无色味度繁花。

碧姿不共芙蓉醉,直节难同御柳斜。

我自与君成密友,饱餐霜雪阅年华。

(0)

秋夜宿环翠楼

散帙虚窗秋叶飘,万山如寐野云遥。

漏随流水销三楚,风度空明怅六朝。

梦入罗浮疑化蝶,书开石室正观潮。

刘晨莫讶游仙事,咫尺还应上绛霄。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