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夜俱寂,蒲团清可禅。
林疏窗过月,岩远竹通泉。
万籁夜俱寂,蒲团清可禅。
林疏窗过月,岩远竹通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山中夜晚景象。"万籁夜俱寂"写出了四周环境的宁静,连最微小的声音都消失不见,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寂静。"蒲团清可禅"则点明诗人身处禅修之地,蒲团带来的清凉与内心的清净相应,暗示了诗人的禅定心境。
"林疏窗过月"描绘了月光透过稀疏的树林洒在窗户上的画面,月色如水,显得格外明亮,也增添了夜晚的诗意。"岩远竹通泉"进一步描绘了远处山岩与近处竹林之间,泉水潺潺流过,动静结合,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出禅意的氛围,体现了宋代理学与佛教禅宗融合的美学追求,以及诗人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君不见寂灭性中无寂灭,真实觉中无觉和。
亦复无有无知觉,清虚寂寞离方规。
法性自尔无因致,忆想颠倒性无为。
正使飘流遍三界,于其心中实不移。
无去无来亦无住,善达无住亦无亏。
诸佛世雄非尊大,三毒四倒亦非卑。
却寻缘心无所得,无缘心中缘复弥。
若欲速去无上道,无知三毒性能资。
三毒生于三解脱,七识还生七觉支。
倒心去来无有实,去来无急亦无迟。
觉诸烦恼观前境,但自惩心而却推。
心本无根何有本,六尘五欲不能拘。
行路难,路难微妙甚希奇。
昔日殷勤勇精进,不知精进背无为。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十章明寂灭无心常行精进·其十》【唐·傅翕】君不见寂灭性中无寂灭,真实觉中无觉和。亦复无有无知觉,清虚寂寞离方规。法性自尔无因致,忆想颠倒性无为。正使飘流遍三界,于其心中实不移。无去无来亦无住,善达无住亦无亏。诸佛世雄非尊大,三毒四倒亦非卑。却寻缘心无所得,无缘心中缘复弥。若欲速去无上道,无知三毒性能资。三毒生于三解脱,七识还生七觉支。倒心去来无有实,去来无急亦无迟。觉诸烦恼观前境,但自惩心而却推。心本无根何有本,六尘五欲不能拘。行路难,路难微妙甚希奇。昔日殷勤勇精进,不知精进背无为。
https://shici.929r.com/shici/wVhpuu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