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也相国尊,子思终不慕。
乃知古今士,轻重复内顾。
赐也相国尊,子思终不慕。
乃知古今士,轻重复内顾。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咏史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曾巩以孔子弟子冉有(字子有,又称冉赐)和孟子弟子曾参(字子思)为例,赞扬了他们对于尊位的态度。"赐也相国尊",暗示冉有担任过高位,但诗中强调的是他并未因此而忘本,"子思终不慕"则表明曾参坚守内心,不为外在荣华所动。"乃知古今士",诗人进一步指出这种高尚品质并非仅限于这两位圣贤,而是自古以来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轻重复内顾",意味着他们重视内在修养,而非外在的反复权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士人坚守节操、轻名重义的敬仰与推崇,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理想。
碧涧千堆雪,苍烟九叠屏。
山光垂倒幔,潭影落空青。
云壑丘中赏,岩泉静者听。
一泓秋瑟瑟,三峡水泠泠。
喷沫惊风雨,回波射日星。
浪花穿地肺,海眼洞幽冥。
石发摩尼色,溪毛翡翠翎。
绿宜盛玉碗,白好泻银瓶。香汎共城稻,清浮竹叶?。
禅心参水观,韵事补茶经。
凫舄怜王子,乌衣旧典型。
仓皇呼雀舫,造次出侯鲭。
投辖肝肠见,悬河舌本灵。
坐钦陪野服,歌管动吴伶。
执手愁轻别,牵裾酒不停。
骊驹归路暝,灯火照荧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