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掩萧森,晨凉又夕阴。
鹤应输静立,蝉合伴清吟。
著壁云衣重,通帘竹翠深。
卧屏来看否,天姥雪千寻。
一院掩萧森,晨凉又夕阴。
鹤应输静立,蝉合伴清吟。
著壁云衣重,通帘竹翠深。
卧屏来看否,天姥雪千寻。
这首宋代诗人林逋的《僧院夏日和酬朱仲方》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夏日僧院景象。首句"一院掩萧森",以"萧森"二字渲染出庭院的寂静与深邃,仿佛被浓密的树荫所遮蔽。"晨凉又夕阴"则点明了时间的推移,从早晨的微凉到傍晚的阴凉,暗示着时光的流转。
"鹤应输静立"运用拟人手法,写白鹤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显得静默无声,似乎连站立都比不上僧院的宁静。"蝉合伴清吟"则是以蝉鸣声衬托出环境的清净,蝉鸣与禅意相融,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著壁云衣重,通帘竹翠深"两句,通过描绘墙壁上的云纹图案和竹叶的翠绿,进一步强化了僧院的素雅与深远。"著壁云衣重"形象地写出墙壁如云般厚重,"通帘竹翠深"则透过竹帘可见竹林的深深翠色,给人以清凉之感。
最后,"卧屏来看否,天姥雪千寻"以问句收尾,诗人询问友人是否愿意一同欣赏这如天姥山雪景般的院中景色,流露出对僧院美景的共享之情,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院夏日的静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