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吉塔日纷纷,艳曲情歌处处闻。
借部东方维也纳,作家谁似贝多芬。
提琴吉塔日纷纷,艳曲情歌处处闻。
借部东方维也纳,作家谁似贝多芬。
这首诗描绘了异国他乡的音乐氛围与文化交融的景象。诗人以“提琴吉塔日纷纷”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菲律宾街头提琴声声,乐曲飘扬的场景,充满了异域风情。接着,“艳曲情歌处处闻”进一步渲染了音乐无处不在,情感丰富多元的氛围,仿佛每一处都能听到动人的旋律,触动人心。
“借部东方维也纳”一句巧妙地将东方与西方的音乐元素相融合,暗示了菲律宾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的独特地位。在这里,东方的韵味与西方的风格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景观。“作家谁似贝多芬”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贝多芬音乐大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菲律宾音乐家能够像贝多芬那样创作出深刻、具有影响力的音乐作品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菲律宾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还蕴含了对音乐艺术跨越地域界限、连接不同文明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了音乐在异国他乡的流动与共鸣,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共通感。
溪水秋更清,天晴好行舟。
叩舷发吴歌,荡漾无时休。
朝戏朱坡下,暮宿青岭头。
胜事或有得,随意终日留。
往年思此乐,屡叹来无由。
今我方求田,意欲营东畴。
兹计傥能就,遂免卒岁忧。
身随鸥泛泛,心逐鱼悠悠。
南舍与北邻,杖策步可投。
更祈旸雨时,禾稌常有秋。
碧海漫漫烟雾低,三山风惊别鹤飞。
千年华表会能归,不及双乌乘夜栖。
乌来相喜哑哑啼,寒月影移庭树枝。
枝上营巢庭下食,追随应笑尘中客。
人生聚散羡双乌,乌若别离头已白。
光阴百岁共有几,空有相思泪如水。
因君试写别鹤吟,拂弦欲动悲风起。
锦乱筠遗箨,青浮水结衣。
乳鸠呼却逐,斗雀堕还飞。
客过残樽在,年侵冷食稀。
去年今日意,渡峡雨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