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短褐成,一剑动精灵。
白昼梦仙岛,清晨礼道经。
黍苗侵野径,桑椹污闲庭。
肯要为邻者,西南太华青。
逍遥短褐成,一剑动精灵。
白昼梦仙岛,清晨礼道经。
黍苗侵野径,桑椹污闲庭。
肯要为邻者,西南太华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虚中的作品,名为《寄华山司空图二首(其二)》。从诗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由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逍遥短褐成,一剑动精灵" 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内心世界的清澈与坚定。"逍遥"一词常用来形容隐逸生活,"短褐"则是古时隐士或游侠所穿之简便服饰,而"一剑动精灵"则显示出诗人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对武艺的执着。
接下来的两句 "白昼梦仙岛,清晨礼道经" 描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他在白天时梦到仙境,在清晨时虔诚地研读道家经典。这两句传递出诗人对于神秘主义和超然物外的向往。
而后面 "黍苗侵野径,桑椹污闲庭" 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自然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黍苗"和"桑椹"都是田园生活中的常见景象,而"野径"与"闲庭"则强调了一个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意境。
最后两句 "肯要为邻者,西南太华青"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情谊和对壮丽山川的赞美。这里的"西南太华青"指的是华山的壮观景象,表明诗人不仅在物质上希望与朋友相邻,更是在精神上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描绘,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高洁生命状态的深切向往。
侧足登长坂,凉风吹欲暮。
清旷碧天陲,英蕤丹叶树。
叹息人行迈,萧萧越川路。
荏苒节序移,一别难复晤。
欲托雁南翔,凄结不堪诉。
搔首再踌躇,自失沈吟故。
不信兰改香,谁云桂受蠹。
良会渺难期,江月明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