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乐争传斋篥声,翻来新曲太凄清。
殊方尽可尊官长,蛮性终难识舅甥。
安得纲常归雅化,谁将礼义及时明。
我来又起流年感,渐觉霜华两鬓生。
旧乐争传斋篥声,翻来新曲太凄清。
殊方尽可尊官长,蛮性终难识舅甥。
安得纲常归雅化,谁将礼义及时明。
我来又起流年感,渐觉霜华两鬓生。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易寿崧所作,名为《库车四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库车地区独特的风俗与文化,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旧乐争传斋篥声”,以斋篥声作为引子,展现了库车地区传统的音乐氛围,仿佛在述说着历史的回响。接下来,“翻来新曲太凄清”则通过对比新旧曲目,暗示了变革中的情感波动,新曲虽美,却也带有一丝哀愁。
“殊方尽可尊官长,蛮性终难识舅甥”两句,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尊重,同时也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难题,强调了理解与接纳的重要性。
“安得纲常归雅化,谁将礼义及时明”则是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即通过礼仪教化,使社会回归正轨。
最后,“我来又起流年感,渐觉霜华两鬓生”直抒胸臆,诗人面对岁月的流逝,不禁生发出对时间的感慨,感叹自己已步入老年,两鬓斑白,岁月不待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库车地区的独特风情,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及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送归云去雁,澹寒采、满溪楼。
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鉴分收。
凝情望行处路,但疏烟远树织离忧。
只有楼前溪水,伴人清泪长流。霜华夜永逼衾绸。
唤谁护衣篝。念芬馆重来,芳尘未扫,争见嬉游。
情知闷来殢酒,奈回肠、不醉只添愁。
脉脉无言竟日,断魂双鹜南州。
进士从来荣一第,至比梯云仰攀桂。
弟兄罕见五枝芳,昔说窦郎今莫氏。
莫氏一门真可荣,二难三秀众美并。
见闻叹羡不易及,往往笞儿亲短檠。
堂下荷衣戏成伍,堂上椿龄奉慈母。
母夫人是月中娥,种得森森桂如许。
飞腾从此上天衢,岂但森森月桂如。
更看勋名相炤耀,连珠光彩夺星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