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其四》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其四》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晓寻观音洞,乃登极乐峰。

洞深未穷底,峰峻淩空濛。

峰后亦一洞,谓与浑河通。

当年避兵人,千百来求容。

众人一不见,从此丸泥封。

我读壁上题,尽然声泪同。

上述乱离状,下勘富贵空。

谁将此时心,散作千声钟?

回向忏我佛,冷冷西来风。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戒坛潭柘二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晓寻观音洞,乃登极乐峰”,以清晨探访观音洞开始,继而攀登至极乐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洞深未穷底,峰峻淩空濛”两句,通过描写洞穴的深邃和山峰的高耸,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峰后亦一洞,谓与浑河通”则引出一个传说,峰后的洞穴据说与浑河相连,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接下来,“当年避兵人,千百来求容”描述了在战乱时期,无数人流离失所,寻求庇护的情景,体现了人类面对灾难时的无助与坚韧。

“众人一不见,从此丸泥封”一句,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曾经的避难者消失无踪,留下的是被封存的记忆。诗人通过“我读壁上题,尽然声泪同”表达了对历史痕迹的感慨,以及对过往苦难的共鸣。

“上述乱离状,下勘富贵空”揭示了历史的轮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富贵与贫穷、繁荣与衰败都是相对的,最终都会归于空无。最后,“谁将此时心,散作千声钟?”一句,诗人以钟声为喻,表达了自己的思绪如同钟声般悠远,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

“回向忏我佛,冷冷西来风”则是诗人对佛法的向往与寄托,希望借由佛法的指引,净化心灵,面对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佛法的信仰与追求。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即事三首·其二

涧瀍本是故乡民,露冕重看意倍亲。

赐复蠲租自常例,更思鲜惠水灾贫。

(0)

云散寥天迥,风来大野长。

多人欣却暑,万宝庆宜旸。

耐可纱衣试,何妨纨扇藏。

不须秋意至,此地本清凉。

(0)

绝句

稚松乔柳下,屈抑不得长。

其咎在圃师,树人因可想。

(0)

出口杂咏·其三

万峰浓濯翠芙蕖,南北堤防慨想馀。

今日玉关为外户,年年巡狩奉安舆。

(0)

即事

前日御园雨,多多称益善。

既沾此行役,望晴意何限。

畿南未沾处,仍冀尺泽亶。

因悟希求心,与境为旋转。

天地犹有憾,为政那能免。

(0)

御园雨泛·其一

晓阴微雨雨还晴,却引中心慰望生。

过午密云旋大霈,烟波耐可畅予情。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