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曲披高下,虚明得静深。
佛香平日愿,经卷本来心。
地据三车上,尘无一点侵。
出山应有恨,何处似如今。
委曲披高下,虚明得静深。
佛香平日愿,经卷本来心。
地据三车上,尘无一点侵。
出山应有恨,何处似如今。
这首诗描绘了诚上人在游方归来后,于林下焚香诵经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中“委曲披高下,虚明得静深”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委曲”与“高下”相对比,表现了诚上人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他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佛香平日愿,经卷本来心”则直接点明了诚上人的信仰与生活态度,他每日的祈祷与诵读经文,都是为了净化心灵,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理。“地据三车上,尘无一点侵”形象地描绘了诚上人所处环境的清静与纯净,仿佛置身于远离尘世的净土之中。“出山应有恨,何处似如今”则表达了诚上人对于世俗世界的无奈与厌倦,以及对于当前清净生活的满足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诚上人对佛教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故人访幽居,时当孟春节。
寒气尚严凝,同云霭欲雪。
长论怀始舒,高吟兴不绝。
开窗对松竹,苍翠色可悦。
岂不念荣华,泉石甘守拙。
闭门有馀暇,开卷对前哲。
长叹古今事,理义同一辙。
世随气化迁,运逐人情别。
虽非圣贤姿,勉焉慕贞洁。
㷀㷀且独守,默默谁与说。
惟有知心友,时过共捩揭。
但愿无闻知,岂敢尚英杰。
援笔赋新诗,举觞对明月。
高歌神鬼惊,长啸天地阔。
彭泽千载人,百世谁能越。
高山与流水,此兴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