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去林逾静,龙过雨尚腥。
空馀孤棹月,夜夜到南楹。
鸟去林逾静,龙过雨尚腥。
空馀孤棹月,夜夜到南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天池绝顶时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神秘。
首句“鸟去林逾静”,诗人通过鸟儿的离去,反衬出森林的宁静,营造了一种空灵的氛围。接着,“龙过雨尚腥”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龙的过境与雨后留下的腥气相结合,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或神秘的存在。
“空馀孤棹月,夜夜到南楹”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孤舟在月光下缓缓前行,似乎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孤独而坚定。夜夜到南楹,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某种追求或理想的执着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神秘和内心追求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前君广文直,共宿官舍冷。
携觞慰羁旅,鸣弦破愁静。
竹阴月娟娟,楼角星炳炳。
是时冬夕长,谐笑得驰骋。
尔来还故栖,乐事成引领。
君方志远击,我固分幽屏。
趋舍既云异,会合安可幸。
不谓旬浃间,所得亦以并。
清笑烦滞阕,高谈谬疑正。
琅琅别后篇,铿若御笙磬。
索居久其职,此适固为横。
一感朋盍难,举酒良自庆。
寥寥太虚内,漠然函至音。
淳源一以泄,其流播为琴。
众人玩其器,贤者识其心。
胜之明达士,于此趣已深。
发为新诗谣,如听松风吟。
钟牙久不作,谁辨雅与淫。
昭氏贵弗鼓,兹言良所钦。
投杯送馀景,休驾避初燠。
久嫌花搅心,始爱树清目。
主人乐儒学,定契均季叔。
疏帘翳广坐,并荐肴与蔌。
肃肃太尉馆,简俭见遗躅。
中有戒子篇,惨淡刻寒玉。
世传盛德茂,名与清风穆。
公乎不可见,怅望三槐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