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闻蜀山多阴稀见日,群犬吠之盈万室。
又不闻野人有妇一目偏,出见举世皆不妍。
是非好恶何有定,昨者高岸今为渊。
劝君且自酣杯酒,劝君不用狂开口。
正言自古有戈矛,上士闻之皆却走。
君不闻蜀山多阴稀见日,群犬吠之盈万室。
又不闻野人有妇一目偏,出见举世皆不妍。
是非好恶何有定,昨者高岸今为渊。
劝君且自酣杯酒,劝君不用狂开口。
正言自古有戈矛,上士闻之皆却走。
这首诗《行路难(其三)》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世事无常、是非难辨的复杂人性与社会现象。
首句“君不闻蜀山多阴稀见日”,以蜀地多云雾遮蔽阳光,比喻世事的阴暗不明。接着“群犬吠之盈万室”一句,用群犬吠声四起,象征社会舆论的喧嚣与混乱,暗示人们在是非面前往往难以分辨真伪。
“又不闻野人有妇一目偏,出见举世皆不妍”则通过一个独眼妇人的视角,揭示了世界在她眼中并不美丽,暗喻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因个人经历和局限而大相径庭。
“是非好恶何有定,昨者高岸今为渊”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世事变化无常,昨天还高耸的山峰今天可能已变为深渊,寓意人生与世事的不确定性。
“劝君且自酣杯酒,劝君不用狂开口”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洒脱,建议人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时,保持冷静与理智,避免因情绪冲动而说出后悔的话。
最后,“正言自古有戈矛,上士闻之皆却走”则指出,尽管正直之言如同锋利的戈矛,但真正的智者会懂得避让,不会轻易被激怒或动摇。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复杂性与人性多面性的洞察,以及在面对世事无常时的超然态度。
夙疴苦牵缠,旧学久废忘。
闭门老叔夜,慵惰古无上。
朋知音问绝,正复相觖望。
独馀思子心,砥柱阅寒浪。
作书往问讯,闻子亦微恙。
深怜三医勤,却叹五鬼妄。
新诗勤讽诵,渠魄自应丧。
吾侪晓天星,齿发已非壮。
羁孤寡会合,尚复困此障。
冲风战寒林,落日翳叠嶂。
轩车何来迟,为子倒家酿。
寒衣袭夏絺,夕饭荐秋菊。
吾家邑中黔,标致颇投俗。
挽渠万牛难,得子一夔足。
向来山林盟,相信不待卜。
那知语离处,老树已重绿。
匆匆一樽酒,鸡黍招近属。
杯行子何在,小雨暗崖谷。
富贵朝露晞,岁月流电速。
怀哉十日饮,伤此千里目。
徘徊黄金花,采采不盈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