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国有常理,恩威抚要荒。
胡为决藩篱,坐使寇及堂。
凭高寓远目,中原气苍茫。
昔时冠盖地,今日争战场。
玉辇幸朔漠,金碗出北邙。
腐儒献奇策,碧衣坐称昂。
傥无济时略,何以绥四方。
苍生未苏息,慨叹情内伤。
立国有常理,恩威抚要荒。
胡为决藩篱,坐使寇及堂。
凭高寓远目,中原气苍茫。
昔时冠盖地,今日争战场。
玉辇幸朔漠,金碗出北邙。
腐儒献奇策,碧衣坐称昂。
傥无济时略,何以绥四方。
苍生未苏息,慨叹情内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和渊明拟古九首》之五,通过描绘国家治理与社会动荡的对比,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忧虑。
首句“立国有常理,恩威抚要荒”,开篇即点明治国之道应遵循常理,运用恩威并施的策略来安抚边疆地区,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基本认识。
接着,“胡为决藩篱,坐使寇及堂”两句,形象地描述了因决策失误导致边防疏漏,使得敌人得以入侵,比喻生动,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当时边防不固、敌患频仍的担忧。
“凭高寓远目,中原气苍茫”描绘了站在高处远眺中原大地,只见一片苍茫景象,暗含对国家现状的深沉感慨。
“昔时冠盖地,今日争战场”对比昔日繁华之地如今成为兵戎相见的战场,揭示了社会动荡的残酷现实。
“玉辇幸朔漠,金碗出北邙”两句,通过帝王巡幸边疆和战事发生在北邙山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国家面临的内外交困的局面。
“腐儒献奇策,碧衣坐称昂”则讽刺了那些所谓的智谋之士,只是坐在高位上夸夸其谈,而没有实际可行的策略来解决国家的危机。
最后,“傥无济时略,何以绥四方”表达了对缺乏有效应对策略的忧虑,强调了在危难之际,需要有切实可行的策略来稳定四方。
“苍生未苏息,慨叹情内伤”总结全诗,指出百姓尚未得到安宁,诗人内心充满了悲愤和忧虑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国家治理、社会动荡的描绘,以及对当时政治局面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