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过千人谓是英,超群岂入此中评。
欲施雨露崇朝遍,但卷风云指顾清。
万卷淹通才鬼服,千言立就羽流惊。
执鞭愿者追随往,渠在峨眉绝顶行。
智过千人谓是英,超群岂入此中评。
欲施雨露崇朝遍,但卷风云指顾清。
万卷淹通才鬼服,千言立就羽流惊。
执鞭愿者追随往,渠在峨眉绝顶行。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宋应星所作,名为《思美诗十首》之三。诗中描绘了一位智勇双全、超越常人的英杰形象,他拥有广博的知识与卓越的才能,能够以微小的行动影响广泛,展现出非凡的影响力。
首句“智过千人谓是英”,开篇即点出这位英杰的智慧超群,远超常人,被众人所称颂。接着,“超群岂入此中评”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其卓越之处,暗示他的成就和地位已超出了普通评价体系所能衡量的范畴。
“欲施雨露崇朝遍,但卷风云指顾清”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这位英杰的能力与影响力。他能够如同春日的雨露般,滋润万物,又如卷起的风云般,迅速而有力地改变局面,展现了其行动的高效与深远影响。
“万卷淹通才鬼服,千言立就羽流惊”则进一步赞扬了这位英杰的学识与才华。他博览群书,融会贯通,连鬼神都为之折服;他口若悬河,言辞犀利,令羽流(古代道士)也感到震惊。
最后,“执鞭愿者追随往,渠在峨眉绝顶行”表达了对这位英杰的向往与追随之心。人们愿意跟随他前往遥远的峨眉山绝顶,象征着对他的敬仰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塑造了一位智慧超群、能力卓绝的英杰形象,表达了对这种人物的赞美与向往。
拜命入星垣,偏承圣主恩。
黄扉陪汉相,彩笔代尧言。
佩玉天颜近,籯金世望喧。
下僚今隔品,云路仰高轩。
菊芽伏土糁青粟,杞笋傍根埋紫玉。
雷声一夜雨一朝,森然迸出如蕨苗。
先生饥肠诗作梗,小摘珍芳汲冰井。
风炉蟹眼候松声,笊篱亲捞微带生。
烂炊凋胡淅青精,芼以天随寒绿萌。
饥时作齑仍作羹,饱后龙凤同庖烹。
太官蒸羔压花片,宰夫胹蹯削琼软。
豹胎熬出祸胎来,贵人有眼何曾见。
天随尚有愁作魔,愁杞作棘菊作莎。
君不见黄金钱照红玉豆,秋高更觉风味多。
先生酿金鍊红玉,自莎自棘如予何。
金空玉尽苗复出,吃苗吃花并吃实。
天随白眼屠沽儿,不道有人头上立。
赣江西来千里许,流到阁前虎须怒。
旌阳横剑居上头,却喝长江教倒流。
跳作漩花雪山立,溅得琳房满山湿。
即今水落未足观,桃花浪起君来看,一波打窗君胆寒。
阻水水不退,苦雨雨不收。
天不遣人行,我岂愿此留。
客间亦何娱,胜践或销忧。
西山天下奇,东湖尘外幽。
驾言欲一往,雨湿且复休。
怀哉滕王阁,咫尺城南陬。
举武便可至,登临亦无由。
平陆幻成海,高屋瞬失楼。
南浦水正长,何时放归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