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沼秋风起,荺茭可取尝。
不输藜藿味,爱托水云乡。
沙沚根疏密,芦汀叶短长。
与莼一风调,何彼独思张。
野沼秋风起,荺茭可取尝。
不输藜藿味,爱托水云乡。
沙沚根疏密,芦汀叶短长。
与莼一风调,何彼独思张。
此诗描绘了秋天沼泽中茭白生长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茭白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点。首句“野沼秋风起”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秋风的吹拂为画面增添了动态感。接着,“荺茭可取尝”一句既表达了对茭白的喜爱,也暗示了茭白的食用价值。
“不输藜藿味,爱托水云乡”两句,将茭白与低贱的食物藜藿相对比,强调了茭白的美味和高雅,同时将其比喻为水云之乡,象征着茭白生长在清幽脱俗的环境中。这种对比和比喻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和意境美。
“沙沚根疏密,芦汀叶短长”描绘了茭白生长的具体环境,沙洲上的根系或疏或密,芦苇丛中的叶子长短不一,生动地展现了茭白生长的自然状态。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诗人不仅表现了茭白的生长环境,也间接赞美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最后,“与莼一风调,何彼独思张”将茭白与莼菜相比较,指出它们在风调雨顺的环境下都能生长得宜,但诗人似乎更偏爱茭白,表达了对茭白的独特情感。这一句通过对比和情感的流露,深化了对茭白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茭白生长环境和形态的细致描绘,以及与其它植物的对比,成功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充满自然之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