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给事总名流,奉使咸推陆贾优。
亲捧纶音辞凤阙,远持玉节去琉球。
彭湖波静皇风畅,三屿山明瘴雾收。
他日远人应侯问,好言圣化迈成周。
金门给事总名流,奉使咸推陆贾优。
亲捧纶音辞凤阙,远持玉节去琉球。
彭湖波静皇风畅,三屿山明瘴雾收。
他日远人应侯问,好言圣化迈成周。
这首明代陈琏所作的《送王给事中奉使琉球国》诗,描绘了王给事出使琉球国的壮丽景象与深远意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出使者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国家外交使命的深刻理解。
首句“金门给事总名流”,以“金门”象征朝廷中枢,点明王给事作为朝廷名流的身份,预示其出使任务的重要性。接着,“奉使咸推陆贾优”一句,借用了汉代外交家陆贾的事迹,表达了对王给事出使能力的高度肯定与期待。
“亲捧纶音辞凤阙,远持玉节去琉球”两句,生动描绘了王给事出使前的庄重场面,他亲自接过皇帝的诏令,辞别京城,前往遥远的琉球国。这里,“纶音”指皇帝的诏令,“凤阙”是皇宫的代称,“玉节”则是古代使臣出行时所持的信物,象征着权威与使命。
“彭湖波静皇风畅,三屿山明瘴雾收”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象征着王给事出使带来的和平与文明之风。彭湖波平浪静,象征着王给事出使的顺利;三屿山上的瘴雾散去,寓意着王给事将带去的不仅是物质的交流,更有精神文化的传播,使得异域之地沐浴在皇恩之下,享受文明的光辉。
最后,“他日远人应侯问,好言圣化迈成周”两句,展望未来,设想王给事出使归来后,能够向远方的人们讲述中国的伟大文明与治理之道,超越了西周时期的辉煌,展现出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与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王给事出使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体现了对出使者的崇高敬意,也展示了明代对外交往的重视与文化自信,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外交颂歌。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
前村后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
老逢新正幸强健,却视徂岁何峥嵘。
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
岂知一出践忧患,敛缩岂复希功名。
雪霜满鬓觉死近,节物到眼空叹惊。
蚕官社公正暖热,春盘傩鼓争施行。
蓬门车马所不至,山僧野叟相逢迎。
呜呼吾曹见事晚,古俗实在蚩蚩氓。
茆檐一笑语儿子,明当满奉屠苏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