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王给事中奉使琉球国》
《送王给事中奉使琉球国》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金门给事总名流,奉使咸推陆贾优。

亲捧纶音辞凤阙,远持玉节去琉球。

彭湖波静皇风畅,三屿山明瘴雾收。

他日远人应侯问,好言圣化迈成周。

(0)
鉴赏

这首明代陈琏所作的《送王给事中奉使琉球国》诗,描绘了王给事出使琉球国的壮丽景象与深远意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出使者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国家外交使命的深刻理解。

首句“金门给事总名流”,以“金门”象征朝廷中枢,点明王给事作为朝廷名流的身份,预示其出使任务的重要性。接着,“奉使咸推陆贾优”一句,借用了汉代外交家陆贾的事迹,表达了对王给事出使能力的高度肯定与期待。

“亲捧纶音辞凤阙,远持玉节去琉球”两句,生动描绘了王给事出使前的庄重场面,他亲自接过皇帝的诏令,辞别京城,前往遥远的琉球国。这里,“纶音”指皇帝的诏令,“凤阙”是皇宫的代称,“玉节”则是古代使臣出行时所持的信物,象征着权威与使命。

“彭湖波静皇风畅,三屿山明瘴雾收”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象征着王给事出使带来的和平与文明之风。彭湖波平浪静,象征着王给事出使的顺利;三屿山上的瘴雾散去,寓意着王给事将带去的不仅是物质的交流,更有精神文化的传播,使得异域之地沐浴在皇恩之下,享受文明的光辉。

最后,“他日远人应侯问,好言圣化迈成周”两句,展望未来,设想王给事出使归来后,能够向远方的人们讲述中国的伟大文明与治理之道,超越了西周时期的辉煌,展现出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与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王给事出使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体现了对出使者的崇高敬意,也展示了明代对外交往的重视与文化自信,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外交颂歌。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0)

椒聊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0)

题竹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

(0)

浣溪沙

草偃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载禽归。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

(0)

壬子除夕

前村后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

老逢新正幸强健,却视徂岁何峥嵘。

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

岂知一出践忧患,敛缩岂复希功名。

雪霜满鬓觉死近,节物到眼空叹惊。

蚕官社公正暖热,春盘傩鼓争施行。

蓬门车马所不至,山僧野叟相逢迎。

呜呼吾曹见事晚,古俗实在蚩蚩氓。

茆檐一笑语儿子,明当满奉屠苏觥。

(0)

野菊

野菊未尝种,秋花何处来。

羞随众草没,故犯早霜开。

寒蝶舞不去,夜蛬吟更哀。

幽人自移席,小摘泛青杯。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