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昔未央宫,缔构极弘丽。
周遭数十里,台殿咸称是。
虽云可重威,何以训来裔。
文皇撒露台,诚足范后世。
闻昔未央宫,缔构极弘丽。
周遭数十里,台殿咸称是。
虽云可重威,何以训来裔。
文皇撒露台,诚足范后世。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宏伟建筑的追忆与反思。诗人首先提到“闻昔未央宫,缔构极弘丽”,仿佛在耳边回响着历史的辉煌,未央宫的构建达到了极高的壮丽程度。接着,“周遭数十里,台殿咸称是”描述了宫殿的广阔与壮观,四周数十里的范围内,每一座台殿都堪称典范。
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对建筑本身的赞叹,而是进一步思考其背后的意义:“虽云可重威,何以训来裔。”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宏伟大厦,是否真的能够长久地维护权威?又如何教育后代?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疑问,也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最后,“文皇撒露台,诚足范后世”一句,诗人似乎找到了答案——文皇(可能是指汉文帝)所建造的露台,不仅体现了当时的辉煌,更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这句话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肯定,也表达了对传承与创新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对古代建筑艺术的赞美,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对未来的启示。
掩兰灯,搴蕙帐。支枕寄幽想。
并入哀丝,秋雨夜深响。
差同忆语如皋,风怀秀水,只付与、旗亭凄唱。
镇惆怅。为卿点染生绡,依约旧门巷。
驻马斜阳,疏柳尚无恙。
断肠剪剪青螺,遥峰两点,可略似、风鬟模样。
梅讯小窗,那还记、庾郎愁曲。
况又是天涯,应有泪寻梦哭。
旧时彩笔,卅载赋、凤城新绿。
只樊南老去,菊部词场谁续。
海角重逢,狂名犹托,酒畔横竹。
笑两鬓飘霜,羞傍缕金钿玉。芳词定胜,聘珠十斛。
倚赤阑、休怨落花人独。
滔滔万里,长江东去,几时流尽。
风物依然,历遍兴亡谁信。
千年黄鹤今何在,笑指仙人难问。
看岚光入画,数峰天外,淡凝妆鬓。
且凭栏、把酒临风寄慨,漫论古今豪俊。
更上层楼,怅望昔时形胜。
盈城箫鼓春如海,佳节上元初近。
祗承平旧事,鱼龙漫衍,又萦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