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官掌三《易》,以通天下志。
卦名或不齐,旅占本一致。岂有先后天,?离异方位。
斯言伪且坚,足以乱神智。
演为方圆图,申以河洛义。
仪象卦已陈,相错六十四。
图中迭相生,十六三十二。
请问安乐翁,正名名焉寄。
周官掌三《易》,以通天下志。
卦名或不齐,旅占本一致。岂有先后天,?离异方位。
斯言伪且坚,足以乱神智。
演为方圆图,申以河洛义。
仪象卦已陈,相错六十四。
图中迭相生,十六三十二。
请问安乐翁,正名名焉寄。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斋中读书(其一)》,主要探讨了古代占卜之学中的易经八卦。诗中提到《周官》中的“三《易》”,指的是《易经》的不同版本或解释,它们虽然卦名各异,但基本的占卜原则相通。诗人质疑卦象中的先天与后天、方位的变化是否合理,认为这些理论如果被曲解,可能会混淆人们的神智。
接着,诗人提及“方圆图”和“河洛义”,这是易经象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图形和河图洛书来阐释卦象。他指出卦象排列复杂,共有六十四卦,其中图中卦象相互生成,形成16和32的组合。最后,诗人向“安乐翁”提问,即在这些复杂的命名和象征背后,真正的意义究竟何在。
整首诗寓含对古代神秘学问的反思,以及对知识真谛的探寻,体现了诗人对于学术严谨态度和对传统智慧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