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补衣口号次晴川公韵·其二》
《补衣口号次晴川公韵·其二》全文
明 / 杨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会补清霄神慢穿,昔人妙诀己无传。

高高在上真难措,炼石惟闻娲氏贤。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爵所作的《补衣口号次晴川公韵(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智慧与技艺的追思与敬仰。

首句“会补清霄神慢穿”,以“清霄”象征高远的境界,用“神慢穿”描绘出一种超凡脱俗、从容不迫的补衣技艺,暗示古代匠人的技艺达到了一种近乎神妙的境界。

次句“昔人妙诀已无传”,直接点明古代的补衣技艺已经失传,流露出对传统技艺逐渐消失的惋惜之情。这里的“昔人妙诀”不仅指具体的补衣技巧,更包含了古人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和处理方式的智慧。

第三句“高高在上真难措”,进一步强调了古代技艺的高深莫测,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技艺难以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合适位置的感慨。这句话似乎在暗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些传统技艺可能不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面临着被遗忘的命运。

最后一句“炼石惟闻娲氏贤”,引用了创世神话中的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将补衣技艺与创世神话相联系,赋予了补衣工作以神圣的色彩。这里通过女娲的贤能,赞美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同时也寄托了对传承和发扬这些技艺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补衣技艺的追忆与赞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技艺传承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杨爵
朝代:明

(1493—1549)陕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二十岁始读书,常边耕边读。同郡韩邦奇录为弟子。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奉使湖广,见饥民割尸肉为食,还言虽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亦无补于饥寒之众。郭勋用事,世宗经年不视朝,日夕建斋醮。而大臣夏言、严嵩以元旦微雪,作颂称贺。爵乃上书极谏,忤帝,下诏狱拷讯几死。历五年获释,抵家甫十日,复逮系狱,又三年始释。卒谥忠介。有《杨忠介集》、《周易辨说》等。
猜你喜欢

登碣石

绝顶无人到,天风浩浩间。

一杯小沧海,万点伏群山。

白云昏连塞,黄云晓出关。

蓬莱落西极,终古未能还。

(0)

秋思金陵客邸作

疏疏红蓼避人开,寒雨连江雁叫哀。

知道南州矰?在,年年何事却飞来。

(0)

采南为诗专赠我新奇无穷倾倒益甚再倒前韵奉酬以其爱好也亦稍为戏语调之

我与斯文交,寥寥孰今曩。

无端忽见君,魂梦犹自壮。

平生在江沱,神孤意凄怆。

拓海方寸间,蓊郁不能放。

岂无山中人,因风托远响。

解佩一要之,佳期什九爽。

旨哉荒州庭,每饭有奇赏。

君诗复绝伦,光怪非吾想。

以此横山东,那弗招人谤。

谬以小国称,来侵大国壤。

丈夫何娟娟,面好复有障。

看君善跃鳞,今落任公网。

瑜来亮则无,邢出君何两。

君知桐城否,所学一身创。

我来三载馀,眼中失烟莽。

久住方自然,聪明祇能强。

应须白发生,始附青云上。

坚留愿学心,勿与身俱往。

(0)

春雨

春雨如贤才,年来见愈少。

跋扈惟春风,力吹白日小。

(0)

横江棹歌

画舫油?紫玉箫,棹歌缓缓度红桥。

夫容落尽秋江阔,归去月明生夜潮。

(0)

寄郑苏堪·其二

平生所结痛,一语触千万。

以子怀旧恩,怆昔予术困。

贱臣忽见徵,誓以不欺献。

私忧欲弥天,末策谁许建。

呀呀涵光殿,浊泪长径寸。

凭几三数言,呜咽但九顿。

虮虱不上升,苟活在泥坌。

微生纵有口,日夕衔巨恨。

江湖传子诗,无穷抒哀怨。

重来望觚棱,感涕念垂宪。

眼中历历事,对酒那忍劝。

陵树冬复春,凄凉问社饭。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