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
风声翻海涛,雨点堕车轴。
拄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
岂惟涨沟溪,势已卷平陆。
辛勤艺宿麦,所望明年熟。
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
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
风声翻海涛,雨点堕车轴。
拄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
岂惟涨沟溪,势已卷平陆。
辛勤艺宿麦,所望明年熟。
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
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游在十月二十八日夜间遭遇的猛烈风雨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如“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形象地展现了风的力量之大和雨的狂猛,几乎要摧毁一切。他描述风声如同海涛翻滚,雨点大到足以打坏车轴,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如开门、点火都变得困难重重。
诗人担忧风雨对农作物的影响,特别是辛苦种植的宿麦,希望来年能有个好收成,以缓解自家生活的艰难。然而,他意识到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难以维持,更别提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贫困。他同情邻居,尤其是那些连过冬的布被都还未赎回的家庭,预见到明天可能又要面临粮食短缺,母子将相拥哭泣的凄惨情景。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表达了个人生活的困苦,也流露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芳塘水暖凫翁浴,初桐嫩遮窗窈。
碧瓦云骞,香车露拂,人意不禁春娆。垂杨自袅。
映千顷霞光,乱翻晴昊。
可似前番,淡妆临水数枝袅。层阑倚空缥缈。
凭高望不极,飞燕能到。
屧径遗钿,旗亭解佩,何处荒烟残照。萧郎渐老。
记不起当时,冷香怀抱。苦恨鹃声,劝侬归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