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丑忌明镜,不知自羞人。
士丑忌公言,不知自修身。
羞人不出前,丑声日可湮。
修身无不至,令问日益振。
镜与言何尤,见忌不见亲。
女丑忌明镜,不知自羞人。
士丑忌公言,不知自修身。
羞人不出前,丑声日可湮。
修身无不至,令问日益振。
镜与言何尤,见忌不见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偶作》,通过对镜子和公众言论的忌讳,反映出人们往往忽视自身的缺点,而过分关注外物。诗中“女丑”指的是女性的丑陋,“士丑”则是士人(知识分子的)错误与不足。明镜可以照出容貌上的不完美,公言即社会上的评论和评价。诗人通过这些比喻,告诫人们应当自省自修,而不是一味忌讳外界的看法。
诗中的“羞人不出前”意味着那些羞愧之心被压抑,不愿意展现出来;“丑声日可湮”则表达了即使有缺点和错误,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被遗忘。至于修身,则是指通过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提升,最终能够达到无所不至的境界。“令问日益振”强调的是,越是品行高尚的人,被人们称道的机会就越多。
最后两句“镜与言何尤,见忌不见亲”,通过镜子和他人的评价之间的关系,指出人们往往对外界的看法过于敏感,而忽视了最亲近、最应该关注的自己的内心世界。整首诗体现了一种自我反省与完善的思想,以及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
委巷启衡门,阴森若岩岫。
帘楹隐群卉,砌药上虚牖。
寄迹市喧外,结契贤豪右。
嗟彼篱落英,蔚为九秋秀。
托志本孤高,非因霜霰瘦。
轻肥薄世尚,浮荣任物候。
谅无金石姿,谁慕松乔寿。
漉巾且相赏,采采以盈袖。
闻君有银甲,粲若英琼瑶。
濯濯承露盘,戎戎襜䄖貂。
皓月时一照,群艳嫣然消。
欲过问东篱,文园卧寂寥。
不知秋霜下,素质为谁骄。
万卉尽凋落,荣华非一朝。
何如岩下秀,怀芬抱寒条。
由来贤达士,林壑同佳招。
落英如可餐,岁晚托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