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际兮有好仇。天路长兮往无由。
佩兰蕙兮为谁修。宴婉绝兮我心愁。
望云际兮有好仇。天路长兮往无由。
佩兰蕙兮为谁修。宴婉绝兮我心愁。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曹 植所作,属于魏晋时期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忧郁和无奈的情绪。
首句“望云际兮有好仇”表现了诗人对于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眷恋,但这种追求却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实现,故称之为“仇”,即是难以企及的敌手。这里的“仇”字用得十分传神,它蕴含了一种深切的情感。
第二句“天路长兮往无由”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无奈与困顿,天上的道路虽然遥远,但更重要的是,诗人感到前行的道路被阻隔,没有继续前进的方法。这两句共同描绘了一种渴望飞翔却不得志的情境。
第三句“佩兰蕙兮为谁修”中,“佩兰”通常指的是佩戴在身上的兰草,这里则是比喻诗人内心之美好事物。问“为谁修”,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维护与付出,却不知是为了哪个人或事物,带有一丝孤独和迷茫。
末句“宴婉绝兮我心愁”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宴婉通常形容声音或气氛之柔美,这里用以形容诗人情感之细腻,然而这种美好的感觉却让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愁绪。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远方事物的向往与眷恋,以及内心世界的孤独与迷茫,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和无奈的心境。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仇”、“佩兰”等意象,将自己的情感描绘得生动传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那份难以言说的忧郁与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