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十五首·其八》
《偈颂十五首·其八》全文
宋 / 释宝印   形式: 偈颂

雨足敛烟云,山晴开锦绣。

良哉信心人,知有向上窍。

携家上崔嵬,法席为宏开。

五百阿罗汉,掷锡与浮杯。

赴供如云集,寿山增岌岌。

次男慧性开,念念皆迪吉。

径山不覆藏,言外要承当。

风云重际会,归去侍清光。

(0)
鉴赏

这首宋朝释宝印的偈颂以雨后山色的清新和佛法的宏大为主题,展现出诗人对佛教修行的深刻理解和向往。首句“雨足敛烟云,山晴开锦绣”描绘了雨后的山景,云雾散去,山色如锦绣般绚丽,寓示着心境的净化和智慧的显现。

“良哉信心人,知有向上窍”赞美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找到了通往觉悟的道路,即“向上窍”,表达了对修行者的肯定和鼓励。

“携家上崔嵬,法席为宏开”写修行者带着家人攀登崇高的山峰,展开宏大的佛法讲经活动,体现了佛教的普度众生之志。

“五百阿罗汉,掷锡与浮杯”借阿罗汉的形象,象征着众多修行者聚集一堂,共同参与供养,场面盛大而虔诚。

“赴供如云集,寿山增岌岌”进一步描绘了僧众如云的盛况,使得山峰因他们的虔诚而显得更加庄严。

“次男慧性开,念念皆迪吉”提到修行者的儿子也展现出智慧,每一步都充满吉祥,暗示家族中也受到佛法的熏陶。

“径山不覆藏,言外要承当”强调佛法无遮无掩,修行者需要在言语之外领悟其深意,并勇于承担修行的责任。

最后两句“风云重际会,归去侍清光”表达出诗人期待与佛法的再次相遇,以及回归清净佛光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和佛教故事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修行生活的赞美。

作者介绍

释宝印
朝代:宋

释宝印(一一○九~一一九一),字坦叔,号别峰,俗姓李,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少从德山院清素得度具戒,听《华严》、《起信》,既尽其说,弃依密印于中峰。会圆悟归昭觉,留三年。后南游,谒佛性泰、月庵果、草堂清。晚至径山,谒大慧宗杲禅师。大慧南迁,乃西还。后再出峡,住保宁、金山、雪窦。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敕补径山,召对选德殿。光宗绍熙元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谥慈辩。为南岳下十六世,华藏密印安民禅师法嗣。事见《渭南文集》卷四。
猜你喜欢

最明梦一善知识教训坚固参禅醒后亲绘供养越两年值老僧到先来参礼果与梦见一同契悟后捧呈所画顶相求赞

千煅万炼工夫熟,感得梦见善知识。

力劝加工用行修,果获契悟心满足。

自彰丑恶自涂糊,佛祖仰望俱失色。

老僧更与添一重,急急如律令敕。

(0)

最明寺殿悟道后赠之助道颂五首·其一

老僧初到与三拳,埋恨胸中结此冤。

痛恨忽消开正眼,方知吾不妄宣传。

(0)

旅中偶成

风吹客袂寒,飘泊在长安。

对雨春题尽,看云夜坐残。

远山平楚水,苍汉接吴滩。

遥忆天台寺,相携去不难。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六十五

青天白日,悟个什么。咄咄咄,骊珠击碎苍龙窟。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七十

一著高一著,一步阔一步。明眼人前,犹涉路布。

凤栖不在梧桐树。

(0)

偈颂四十二首·其十七

二千年前公案,今朝重为提撕。

同住大光明藏,无修无證无为,脑后依前欠一槌。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