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恋净洁处,净处使人困。
莫恋快活卜,快活使人狂。
如水之任器,随方圆短长。
放下不放下,更请细思量。
三界与万法,匪归何有乡。
若只便恁么,此事大乖张。
为报许居士,家亲作祸殃。
豁开千圣眼,不须频祷禳。
莫恋净洁处,净处使人困。
莫恋快活卜,快活使人狂。
如水之任器,随方圆短长。
放下不放下,更请细思量。
三界与万法,匪归何有乡。
若只便恁么,此事大乖张。
为报许居士,家亲作祸殃。
豁开千圣眼,不须频祷禳。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理。诗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水适应各种容器形状,教导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清净或快乐的境地,因为过度追求可能导致困境或迷失。诗人强调事物应顺应自然,不可固执,要懂得放下,这样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莫恋净洁处,净处使人困",告诫我们过分追求洁净可能会陷入困境;"莫恋快活卜,快活使人狂",则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短暂的快乐中而忘乎所以。接着,诗人比喻人如水,能随环境变化,暗示人应具备灵活性和包容性。
"放下不放下,更请细思量",鼓励人们在面对选择时深思熟虑,明白真正的解脱并非在于外在的放下,而是内心的觉悟。"三界与万法,匪归何有乡",进一步阐述世间万物皆无常,一切皆归于空性。
最后两句"若只便恁么,此事大乖张",批评那些仅停留在表面理解的人,认为这样是违背了佛法的真谛。诗人以"为报许居士,家亲作祸殃"警示,如果不能领悟,可能会给亲人带来不幸。结尾处,诗人劝导许居士开阔心胸,不必频繁祈求消灾解难,"豁开千圣眼,不须频祷禳",强调内在的觉醒和智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教于禅,富有哲理,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放下与随缘的智慧。
前年曾见壁上山,去年又看卷中树。
道人丘壑自胸中,水水石石纷无数。
使见所梦忆所历,叹者得息迷者悟。
青原山上山如簇,何岭何峰是其族。
我未入山见道人,欲向此山先礼足。
譬如问鲭诣五侯,才过屠门已果腹。
春音居士殊高致,抗首风尘仙作吏。
前身要是白社人,乘闲便入青原寺。
又乞五岳留真形,道人泼墨供游戏。
我欲问君假齿图,沿溪处处咸相志。
他日入山或不迷,不止盘礴领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