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尽深时气尽清,雨云收晚做秋晴。
荒寻有寺通前境,分外身轻放脚行。
山尽深时气尽清,雨云收晚做秋晴。
荒寻有寺通前境,分外身轻放脚行。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雨后初晴的清新景象,以及诗人漫步于荒寺间的情景。首句“山尽深时气尽清”,点明了山中深处空气之清新,暗示了雨后的宁静与凉爽。接着,“雨云收晚做秋晴”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傍晚时分,雨云散去,天空呈现出秋日特有的晴朗景象,给人一种舒适而宁静的感受。
“荒寻有寺通前境”则展现了诗人在荒野中探寻寺庙的过程,暗示了此地人迹罕至,但依然有历史的痕迹和宗教的氛围存在。“分外身轻放脚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片清新的环境中行走时的轻松愉悦心情,仿佛身心都得到了释放,与自然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以及人在其中感受到的自由与放松,体现了宋诗中常见的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沛艾如龙马,来从上苑中。
棣华恩见赐,伯舅礼仍崇。
镜点黄金眼,花开白雪騣。
性柔君子德,足逸大王风。
色照鸣珂静,声连喷玉雄。
食场恩未尽,过隙命旋终。
练影依云没,银鞍向月空。
仍闻乐府唱,犹念代劳功。
中年从一尉,自笑此身非。
道在甘微禄,时难耻息机。
晨趋本郡府,书掩故山扉。
待见干戈毕,何妨更采薇。
僻巷谁相访,风篱翠蔓牵。
易中通性命,贫里过流年。
且有吟情挠,都无俗事煎。
时闻得新意,多是此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