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
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
初疑朝家正人立,又如战士方狙击。
又如防风死后骨,又如于菟活时额。
又如成人枫,又如害瘿柏。
雨过上停泓,风来中有隙。
想得沈潜水府时,兴云出雨蟠蛟螭。
今来硉矹林庭上,长恐忽然生白浪。
用时应不称娲皇,将去也堪随博望。
噫嘻尔石好凭依,幸有方池并钓矶。
小山丛桂且为伴,钟阜白云长自归。
何必豪家甲第里,玉阑干畔争光辉。
一朝荆棘忽流落,何异绮罗云雨飞。
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
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
初疑朝家正人立,又如战士方狙击。
又如防风死后骨,又如于菟活时额。
又如成人枫,又如害瘿柏。
雨过上停泓,风来中有隙。
想得沈潜水府时,兴云出雨蟠蛟螭。
今来硉矹林庭上,长恐忽然生白浪。
用时应不称娲皇,将去也堪随博望。
噫嘻尔石好凭依,幸有方池并钓矶。
小山丛桂且为伴,钟阜白云长自归。
何必豪家甲第里,玉阑干畔争光辉。
一朝荆棘忽流落,何异绮罗云雨飞。
这首诗描绘了太湖石的奇特景象和自然美感,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力量的深刻思考。
“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开篇即以壮丽的画面展现洞庭湖的清澈与太湖石的古老,这些石头在波涛中历经千年沧桑,显得格外神秘。
“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诗人用“铁索”比喻人们对于这些自然奇观的探求和认识,不仅难以到达,更是难以理解其奥妙。
接下来的几句:“初疑朝家正人立,另如战士方狙击。又如防风死后骨,又如于菟活时额。”通过各种生动的比喻,将太湖石的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每一句都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体会。
“雨过上停泓,风来中有隙。想得沈潜水府时,兴云出雨蟠蛟螭。”这里,诗人通过雨后的宁静和风中的细微变化,勾勒出太湖石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并联想到神话中的水府和云雨之奇。
“今来硉矹林庭上,长恐忽然生白浪。用时应不称娲皇,将去也堪随博望。”诗人表达了对太湖石可能引发的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面对这些力量时的人类渺小感。
最后几句:“噫嘻尔石好凭依,幸有方池并钓矶。小山丛桂且为伴,钟阜白云长自归。”诗人在赞叹太湖石的美丽之余,又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向往,以及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是对太湖石的描写,更是一次深入探索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