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欲寻诗取次行,东风放出十分晴。
花时酒旆家家有,蚕月缫车处处鸣。
乍可腰镰从父老,何能手板事公卿。
他年若述逸民传,万一中问有姓名。
拟欲寻诗取次行,东风放出十分晴。
花时酒旆家家有,蚕月缫车处处鸣。
乍可腰镰从父老,何能手板事公卿。
他年若述逸民传,万一中问有姓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郊行时所见的春日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拟欲寻诗取次行”,表达了诗人带着寻找灵感的期待出行。接着,“东风放出十分晴”写出了春天里明媚的阳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花时酒旆家家有”,描绘了春花开时,家家户户门前挂着酒旗,呈现出一片热闹的市井生活气息。而“蚕月缫车处处鸣”,则转而描绘了养蚕时节,缫丝机声此起彼伏,展现了乡村的农忙景象。
诗人感慨道:“乍可腰镰从父老,何能手板事公卿。”他宁愿手持镰刀跟随乡亲们劳作,也不愿屈身于官场为公卿效力。这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淡泊。
最后两句,“他年若述逸民传,万一其中问有姓名”,表达了诗人期望在未来的逸民传记中,自己的名字能被记录,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以及对自己品格的自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春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志向,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田园情怀和人生选择。
霜风不动晴明好。探梅有约城东道。
桥边失却老仙期,城门落日人归早。
野田一望迷芳草。除是腾空君后到。
立马三周黛佛头,参差中路令人老。
何须银烛红妆,菜花总是曾留处。
流觞事远,绕梁歌断,题红人去。
绕蝶东墙,啼莺修竹,疏蝉高树。
叹一春风雨,归来抱膝,怀往昔、自凄楚。
遥望东门柳下,梦参差、欲归幽路。
断红芳草,连空积水,凭高坠雾。
水洗铜驼,天清华表,升平重遇。
但相如老去,江淹才尽,有何人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