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
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
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梁甫吟》,通过比喻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心难测的感慨。诗中以秋月被云遮蔽、江水被泥混浊为喻,暗示人情的反复无常,如桓公任用小人导致齐国混乱,秦穆公轻信谗言而错失贤才。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是天子也易受蒙蔽,如赤符之事,薏苡被误认为文犀。接下来,诗中提到古代君主因愤怒而做出错误决策,如停婚仆碑和对忠臣的误解。
诗人感叹,即使是明君良臣的相遇也难以避免误会,更不用说孩童辨别事物的能力了。他批评当权者如皇父、中艳妻等人,昏庸不明,甚至颠倒黑白。引用屈原和伍子胥的悲剧,表达对忠贞者的同情和对邪恶势力的愤慨。最后,诗人以岐山竹实稀少、凤凰困顿无处栖息,象征着时局的艰难和个人理想的破灭,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刘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